接着连月大雨,全国范围洪涝,京师更是成了座
城…文相公是左支右绌、疲于应付,上任一年多,却好像过了好几年似的。终于等到
灾过去,
看着要否极泰来了,又
了这样的事,文相公的神经再
大,此刻也
不住了。
文相公素来威严,群僚不敢近前,只有王拱辰跟着他,回到政事堂去了。
“连狄汉臣这个斑儿都知羞耻,不恋栈权位,我这个当宰相的,岂能连他都不如?”文彦博自嘲的笑笑
:“这回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叫贾相公给算计着了。”
官家对狄青的态度,和对文彦博形成了鲜明的区别,不仅数度留,而且
决不答应他解除他所有职务。最终,狄青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皇家武学院事,负责大宋皇家武学的筹备…
这并非虚言,文彦博加富弼,这对组合,是宋朝有数的黄金搭档,更是难得的正事儿的一对宰相,两人都是能
事、愿
事的大才,当时他们一上台,国人确实寄予了无比的厚望。
--------------分割--------------
“不至于那么严重吧。”王拱辰难以理解:“难
就凭郭申锡的一面之词,官家就要罢相么?”
下一更,12以前。(。如果您喜
这
作品,
迎您来起
(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到了首相签押房,文彦博官帽都不摘,便颓然坐在圈背椅上。
文彦博是个有尊严的人,岂能厚着脸继续下去,于是他数度求退,帝终许之。没怎么
留,但走得还算
面——以河
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封潞国公。不仅保留了原来的职级,而且得到了国公的荣衔,哪怕到地方上,也是工资最
的大宋官员。
~~~~~~~~~~~~~~~
“老夫第一次当宰相,时间不长,两年而已。”文彦博答非所问:“至和二年,蒙官家不弃,再次被召回任首相。这次是和富彦国搭班
,也算是众望所归,我俩也相许,一起匡扶社稷、改革时弊。”
“二位相公拜相之日,举国腾,”王拱辰轻声
:“人们都说,国家得相矣。”
“不过区区一捕风捉影的弹劾,”王拱辰不解
:“相公怎会如此沮丧?”
“谁知时乖运歹,一年多来疲累
加,非但没有建树,还对百姓犯下了重罪。”文彦博叹
气
。回想这一年多来,由不得他不郁闷…执政之后,先是面对贾昌朝的挑战,好容易把这老狐狸压住,官家又突患重病,人事不省,局面一片混
。尽全力把内廷外廷的局面都控制住,等到皇帝醒了,他们力推的六塔河工程又
事了…
如此轻描淡写的罚,显然不符合官家重
造谣者的要求,然而赵祯什么都没说,任凭判决生效了…这其中的
理明白浅显,官家已经不再维护他的首相了!
“谁知,这才还不如上次,好歹上次还裁了军,这次呢?
得一地
,就要卷铺盖
,”文彦博苦笑
:“叫老夫如何能甘心?”
过了小半月,御史台的调查结果来了,经过反复推劾,最后的结论是郭申锡和张伯玉所告不实,张伯玉因为是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故而免于弹劾。郭申锡则因为造谣,被降官外放。
胡公公叫‘退朝’,他机械的率百官恭送官家,然后木然走
朝堂。
“什么心?”
“郭申锡讲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官家怎么想。”文彦博叹气
:“狄青被中书省提议罢免,已是众所周知,他不可能再留在西府了,一定会继续上疏请辞。你说官家这时候,把我和狄青放在一起查办,安的是什么心?”
另一方面,狄青也极力求去,而且他比文彦博更彻底…要求不再担任任何官职、军职,专心为国家建设武学,转职去当一名教书匠。
“有心无心,你走着瞧。”文彦博淡淡:“过几日,御史台的调查结果送上去,看官家如何批复,到时候,你就知
了。”
“许是相公多心了。”王拱辰心下一阵黯然,却又微微激动,首相一走,自己这个参知政事,是不是可以向前挪挪窝?当然,他也算是名臣,不可能把想法写在脸上,轻声安:“官家的心病没好利索呢,谁知
是不是无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