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六五章论曲(2/2)

“嗯。”杜清霜,听他说第二个,显然对这个方案不甚满意…当然不满意了,堂堂歌仙,却用方言唱曲,会被人笑话的。

在宋人心里,这就好比,当儿的,必须要听父亲的,但你不能要求,当父亲的听儿的话。

而这首木兰辞的作者老衲,是八百年后的人,那时候的发音,已经与宋代有很大。尽纳兰是用的江南雅音来填词,与宋代人的音同源,却也无法抵御时间和空间的侵蚀,一样多有不同。

“为什么不打破这层外壳,让凝固的音律动起来。音乐之,在于灵动,千篇一律,是对音乐的扼杀。”陈恪越说越是神采飞扬:“打破了这层外科,也解放了词人,从此情辞与音律,都不再是两个凝固,音乐跟随着泻奔突的情辞而泻奔突,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而非千篇一律的重复。”

“这件事从没人过,”杜清霜有些失神,毕竟是从小建立的乐理观念,你让她一时如何打破,不过她还是先问:“还请公教我。”

但如果没人提醒,她也许一辈都不会打开这扇门,只在原先的格局中委屈着。现在陈恪,将唱腔的概念,提前数百年展现在她前,就等于为她推开了这扇窗

“为什么不能这么?”陈恪摇摇,意态悠闲:“其实词人都有同样的困惑。凡文以意趣神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岂能一一顾九四声否?如必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顿一下:“这也是时下难好词的原因所在。”

“公的意思是…”他声音虽轻,落在杜清霜耳中,却不啻一击响雷,只见她檀微张,半晌回过神:“把原先的曲调改掉?”这冲击实在太大了,她学了十年曲,从来就没想过律书上的曲调可以改。”

“人们古不化,死板着古代的音律,把它当成一个有着外壳的独立,不词的意境、情趣如何,唱曲人都用一腔调唱来,这样倒是省事儿了,可是既无法展现词本的才情,也让歌者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过了盏茶功夫,才听到杜清霜嘤咛一声。意识到自己的失利,她颊生粉霞,歉意的吐下

“不知这么说,你明白么?”陈恪真是把汗,亘着几百年的代沟,表达起来太费力了。

一首词如何才能演唱来?首先必然有曲谱,然后有合曲谱的词…为什么填词时,每个字都有严格的平仄限定?就是为了合旧有的词谱。宋朝开国百年,诞生的新词不下十万首,词人和乐人们,从来都是只想着,如何填合乎规范的词,却没有人想过,让那些固有的曲调,去适应自己的词。

现在陈恪却说,把固有的曲调改掉,让它适应我的词,你说杜清霜能接受得了么?半晌,她才轻声:“从没人这么过。”

因此清代人填来的词,与宋代曲牌之间,并不能完的合到一起,旋律与字声的偏差不能避免,听起来不免产生违和。即使在这个时代,许多非京籍文人,因为方言的原因,填的词也会有同样的问题…杜清霜正是这样猜想的。

宋代人一样么?虽然都是严格照词牌来的,但字有八声清浊而格律只分平仄,所以宋代的词牌,只适合宋代人发音填来的词。

“第二个,修改原有的旋律,使其适应字声。”陈恪缓缓

陈恪也不说话,便与五郎一边吃着可心,一边等她回过神来。

只见杜清霜的俏脸上,一时兴奋、一时踌躇,一时又凝眉冥思,坐在那里久久不语。

“有两解决方案。”陈恪接受了完整的儒学教育,对乐曲还算通,何况他还是声韵学的大家,加上多了千年的见识,自然明白症结所在,也知如何去应对:“一个是,我给你修改字音,就当是用方言唱。”

他却小看了杜清霜,但凡歌唱大家,在经年累月的演唱中,必然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唱腔,这也是她们与寻常歌伎区分开的地方。杜清霜作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歌者,很久以前,就遇到乐谱束缚自己的唱腔的问题,其实她已经站在门,只要推开门,就能到达一个崭新的境界。

陈恪心说,人都这些魁都有千张面孔,怕直到现在,才是她的真情吧。(。如果您喜作品,迎您来起(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