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二十七章不依国主难立法(2/3)

“伏大师言辞之利,不下于昔日苏秦张仪,本王自愧不如,清谈辩驳,那就不必了。”杨昭站起来,冷冷:“当初南朝梁武帝萧衍,早年也是励图治,刚毅决断,不失为一代英主。只可惜他晚年却因为过度迷信佛法,以至于引发侯景之,终使天下大,江山倾覆,自己也被活生生饿死。可见以佛家世之法,治红尘俗世之民,本就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辈当以史为鉴,岂可再重蹈覆辙?本王虽亦崇佛敬佛,但绝不佞佛媚佛。伏大师言辞再利,亦是枉然,还是就此打住吧。”

独孤皇后如梦初醒,不由得连连:“昭儿说得对。伏大师,你想要收暕儿为徒,虽说是一片好心,无奈…唉,此番好意,本心领了。不过,此事还是等暕儿再大得几岁之后再议吧。”

伏难陀心中又恨又急,却也无可奈何。心中念急转,寻思着究竟要如何才能挽回局面。杨昭却没打算给他留下翻盘的余地,决意乘胜追击,穷追猛打。他凝声:“所谓生死之,暂且不必谈起。本王只知天地之间,有五三纲。又常言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本王曾拜本宗宗主为师,师父他老人家上次受了伤,如今也不知情况究竟如何,心中实怀挂念。伏大师,不如咱们就一起去探望探望,如何?”

杨昭摇:“皇祖母明鉴,这并非无礼,而是防微杜渐。佛家学问虽好,但要用以治理国家,抚恤九州百姓,则儒家法家墨家等诸学说,反而更加实用。暕弟若想拜师,则如要学文,朝廷中尽多博学鸿儒。如颎、裴矩、裴蕴等辈,哪一位不是满腹经纶,经天纬地之才?如要学武,则昭儿自信在这方面仍有一日之长,当不输天下任何手。又何必舍近求远,再向外人求学?”

时日极短暂,双方又因为年龄差距,见了面也少有什么共同话题可言。所以双方情实在难以说得上有多么厚。但即使如此,杨暕始终是自己幼弟,彼此毕竟血脉相连,伏难陀想要利用自己的家人去达成他的野心,这就无论如何也不可容忍。

独孤皇后讶异回,问:“怎么,国师他受了伤么?本怎么会不知的?”

杨昭回过来,冷冷地向伏难陀瞥了一,心中已然动了杀机。不等独孤皇后与萧氏开,抢先沉声:“伏大师要收暕弟为徒?依我看来,此事大大不妥。梵我如一虽然玄妙,但毕竟太过虚无缥缈,离开现实来得太远了。伏大师是方外家之人,钻研这些学问,即使不成,最多不过一无所得,也不会有什么害。但暕弟却是皇家弟,将来要朝廷栋梁的,现在应该学习的是经世致用之。岂可沉迷于这些于国于民,皆无实际利益的浮华清谈之学当中?假若当真如此,那是既害人,又害己了。所以我绝不同意。”

杨昭这几句话说得已经极不客气。旗帜鲜明地反对的态度,更让在座众人皆是一惊。独孤皇后怔了怔,蹙眉:“昭儿,你所说之言…嗯,虽然也不无理。但…唉~~伏大师也是一片好意,怎可无礼呢?”

伏难陀心中“咯噔~”一声,面微变。诃叶自断六识修炼如来神掌,此事乃是绝密。极乐正宗上下门徒教众,除去沙也、陀罗、车离等三众之外,其余人等,都不知详细情况,只知宗主是为了钻研武学心法所以才闭关的。但伏难陀自然是例外。他下山以后大兴得知真实内情,实是欣

杨昭之言,堂堂正正,乃是正论。独孤皇后虽然崇佛,但到底不是那等无知妇人。她闻言之后,也蓦然为之一惊,神态若有所思。萧氏则恪守三从四德的规矩,丈夫杨广既然不在,便让长去代替自己拿主意,自己更不说话。伏难陀见气氛不对,当下迎向河南王目光,笑:“河南王也是本宗弟,为何竟如此说话?贫僧的‘梵我如一’之,非但绝不虚无缥缈,而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