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残酷的现实(2/7)

当然,并不是因为轩辕的行速太慢,而是因为轩辕这一路来要安排许多事情。在君国留了一晚,在屯谷留了一日,在陶唐氏也留了一日,他必须将一些事情待妥当,因为事情的变故很难以常理推断,说不定他不在之时,会发生突然的变故,比如太昊、少昊或是蚩尤,谁会保证不会发生突然的变故呢?

如今天一死,鬼方诸对刑天与荤育也没有信心了,自然会找更的依附者,而有熊的情正仿佛是向他们敞开怀的母亲,他们怎会不投“母亲”的温怀抱?

太行山,陶唐氏的人最为熟悉,此番轩辕至陶唐氏,同时也是为了找一个向导,以便顺利翻过太行山。

陶唐氏所居之地在南北两太行之间的地带,而越过太行最近且最好走的路也便是在陶唐氏附近。

当轩辕到达太行山脚下时,已是离开熊城的第四天。

这冬日里,翻山越岭确实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地面僵冻,而且看这天气,似乎要下雪了,如果不快翻过太行山,只怕会在山中误了行程,那可就不好了。

当然,也有许多人抱着观望的态度去对待一切,因为他们不敢相信这落联盟会真的有这么好,害怕这只是一个谎言,所以他们不能不慎重考虑。

事实上,陶唐氏与有熊联盟,使其声势也大壮,太行山附近的众多小落也纷纷依附陶唐,或是加“华”联盟。这新兴起的结盟方式似乎很受许多大小落的迎,能够与大的落结盟,成为兄弟落,那他们便可以减少许多威胁,至少不再担心受那些大落的侵。

但鬼方的民却在挨饿,不仅挨饿,而且还受冻,他们之所以继续作战,只不过是凭着一拼死的信念,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才如此。可是这群战俘的归返,却使鬼方的民都对有熊的善待动了心,至少有熊为每一个战士发了冬衣,这就是很诱惑人的地方。

慈峪,距陶唐本已有一百

于是许多的鬼方民在实在忍受不了饥饿寒冻的情况下,偷偷地带着家人越过少昊的防线去投靠有熊,有的甚至是整个氏族去了有熊,而这些人定找自己落之中自有熊城返回的战俘作向导。这些战俘也是非常乐意,他们归返也便是想带自己的家人与族人去投有熊。在他们的心中,轩辕确实是大仁大义之人,对他们更是友好。他们也实在向往有熊族那和睦而繁荣的生活,那生活与下受苦受罪的日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何况,此刻人人还得担心某日被少昊或太昊所俘去隶。鬼方人心惶惶之下,有熊族的大与繁荣自是最好的依靠对象。

轩辕知,越是在这非常的时刻,就越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敌未去,绝不能有半松懈。

轩辕这一路之上,也有游说之意,那便是游说有些观望的落加联盟之中,若是以陶基的想法,本不用去游说这些人,但轩辕却认为,只有再一次壮大落联盟对外的影响,才会在将来更多一份力量去对付少昊和太昊,甚或是蚩尤,反正他也是顺。因此,这一路之上,他用了四天多时间才到太行山脚之下。

正如轩辕所想,惟有懂得蚩尤不死之秘才能定下最好的策略相对,而这个世间大概便只有广成知灵魂不死法,向他讨教正是找对了人。只是广成不可能因为蚩尤而亲自手,他已经退隐崆峒近两百年,这是何等漫长的岁月,便连歧富也不知广成究竟活了多少年,只记得自他记事起,广成便是一个须发皆白、仙风骨的老者。可是在他活了百余年后,广成依然是须发皆白、仙风骨,似乎这百余年来,广成从来都未曾改变过。这确实是一个奇迹,也难怪广成会成为仙派之长,便连最初的神族众神都得对他客客气气。

[注:陶唐氏所居之地,古地图上来看,最初所居之地应该在今日的石家庄与河北唐县之间的地方,向西去则为井径,正是今日河北与山西相通最为便利之地,这也是日后,何以陶唐氏大越太行而西迁山西的原因,不过那是在帝尧的时代。今作者所著此书,不便尽用古地名,为了更方便大家理解,便在书中某些的地方应用现在的地名,还望读者勿要究其地名的不实。]

当然,若只是论行程,往返熊城和崆峒,有个半月的时间足够,但轩辕此去并非只是为了跑两趟路,而是为了治伤,也可以说是为了求,求得广成仙术,抑或是对付蚩尤之法。

太行山脉延绵千里,如一屏障截断东西之路。西行,就得穿过太行山脉,而后才能快速至汾,此距崆峒山确实是远极,若非歧富这个熟识路径之人带路,轩辕也不知需要多少时日才能到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