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不仅是中国仅有的两位特级上将之一,更是民国陆军部总长,第三位虽说不比前两位,但也是前清时期的海军上将。当然,李汉是不可能让三人以zhèng fǔ身份站出来支持蔡元培的,三人在国内各自还有一个身份。
蒋方震是陆军军官大学(建成陆大,前身长江陆军学院)校长,陆大学员近三千人,虽然以军队现役军官为主,但是学校作为中国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军校,所教授跟囊括的系部可不止一个两个。
蔡锷为国防大学校长,西安国防大学虽是14年才开始建立的新综合军事院校,专业性不比陆军大学,但师资力量绝对不差,而且无论规模还是综合性都远在陆大之上。因为对民间进行招生,国防大学到了17年,在校学生已有五千多人。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庞大的综合大学。
萨镇冰在14年被李汉邀请担任了海军大学的校长,是三人中资历最老却是影响最小的一位。他所领导的海军大学位于南京,虽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到底建立的最晚,也受到了海军经费不足的影响,结果到现在才拥有1295名学生。
不过三个人虽然都是以大学校长的身份站出来力顶蔡元培,但由不得人不多考虑他们的另外身份。更多的人还是透过他们三人看到了站在他们背后,幕后cāo控这盘棋局的总统身影,顿时,挺蔡派实力大增。
4月25日,《新青年》实现自己的主张,全部改用白话文。
5月,周章寿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标志着白话文运动在文艺方面首先突破,显示实绩,这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文章。
随后,李大钊、陈独秀创办白话周刊《每周评论》,běi 精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创办白话月刊《新潮》。不久,鲁迅指出,白话文应该是“四万万中国人嘴里发出来的声音”这就把白话文放在现代中国人口语的基础上。
各种口号提出以后,遭到一些支持文言文的学者的猛烈攻击。如古文家林纾攻击白话文为“引车卖浆者言”南京东南大学教师胡先骕认为白话文“随时变迁”后人看不懂等等。
蔡元培在得到李汉或明或暗的支持后底气大足,联合一百多位主张白话文改革的校长及文坛名流,在西安摆下擂台,自己掏腰包邀请全国文人来西安论战,(文人要脸,没人接受蔡元培他们的钱)短短半月便有上千支持文言文的学者从全国各地赶来西安,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战,蔡元培等据理驳斥,引起一场关于白话文和文言文的激烈论战。
随着zhèng fǔ或明或暗的支持,白话文运动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一月到八月的短短大半年的时间里,国内新生跟改版的‘白话报’与‘杂志’赫然增加了九百余种,已经为解放民族思想的文化运动做好了铺垫。
眼看着国会手忙脚乱无暇分神,同时也是为解放民族思想的文化运动到来而激动,总之,李汉的心情还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他作为民国的总统,这个国家的掌舵人,过犹不及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所以为了稳定,同时也是安抚‘交战双方’,他一边安抚国会跟梁启超的进步党,一边接触了蔡元培并召见了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周章寿等文化运动的扛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