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百七十章新德里风云(2/3)

之所以能在远东跟中亚击败俄军,也不过是占了战略上的优势。是的,如果不是俄国从远东跟中亚调了太多的兵力,导致两地兵防空虚。后来他又瞎的信任了普拉托夫那个无能的废,这才葬送了远东集团军。

李汉随即以‘既然之前的一切决定当不得真,那中俄两国签订的停战协议也当不得真,两国依旧于战争状态’。他这自然是半真半假的威胁,偏偏英国人就算是知他这是威胁,也不敢去试试中国敢不敢重新恢复前线的战争状态。

得到了英国人的保证之后,尼古拉二世顿时底气十足。西伯利亚地区的冬天来临了,尽中俄两国宣布停止前线的动作后,中国依旧没有撤兵,但尼古拉二世很自信,中国人不可能在西伯利亚会降到零下三四十多的温度下继续向俄国发动攻,因为他们的补给线已经绵延数千里,几乎与俄国相仿了。

在他的暗示下,11月7日,俄国使团于中亚改,拒绝中国的邀请从xīn jiāng沿正在建设中的兰新铁路中国,该走阿富汗直接前往印度。结果,反而令俄国错失了最后一次对中国实力的评估。

之所以派总长为代表,主要还是因为俄国派的代表团团长赫然是伊万?戈列梅金,俄国的现任内政大臣,在五个月之前,他还是俄国的大臣会议主席。

僵持维持了几天,最终11日得到国内的回复后,贝尔福承诺将英国之前承诺归还中国的威海卫军港还中国,这才让中国的态度下来,同意更改谈判地

不过虽然同意了更改谈判地

他向敦拨发了电报,亲自跟英王以及劳合乔治谈判,拒绝将谈判地安排在中国,理由是中国仅仅只是借着北极熊腾不手的功夫在远东跟中亚赢了几场小仗罢了,俄国不承认中国的胜利。而谈判地选择在中国,这令尼古拉二世觉十分耻辱,他在电报中愤怒的称“我简直无法忍受,所有人都在说,喂你们看,伟大的俄罗斯输给了那群黄,他们不得不在黄的国家里,接受屈辱的投降跟谈判!”

同时,在突厥斯坦地区,沙皇尼古拉二世也表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态度,他拒绝向中国人更多的让步。并向英国一再重申,中亚地区是俄国人的传统势力范围,中国人必须从中亚撤走所有兵力,否则,他将下令俄军从东线调更多的兵力,以报复中国。

时间,在贝尔福暗保证到1917年4月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五年任期满后,英国将总税务司的控制权完整还中国后,李汉总算是,同意将谈判地改在印度新德里。

不过,这一番纠缠。中国也成功的拖延了更多的时间,结果当李汉敲定了中方将派遣以外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印度新德里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11月的下旬。

因为这错误的认识,尼古拉二世一边向英法两国求援,一边半的向英国表示,倘若远东地区有失,一亿多俄国国民都将失去对他跟沙皇zhèng fǔ的信任。为了保住远东跟中亚的不失,他可以接受放弃分的俄国与前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是拒绝大面积的将他们父几代从中国上掠夺的领土完全还。

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劳合乔治也于打击中国,维持英国在远东霸权的目的,同意了俄国人的要求,向亚瑟?贝尔福转达了英国人的要求,并希望他说服中国,将谈判地改在英国的印度民地新德里。

只可惜,底下虽然是暗涌动,但沙皇却没有立刻发现他的统治基础已被动摇,他始终傲慢的认为,中国人的武力或许比前清时期有所发展,但到底远不是俄国的对手。

俄国使团的变化很快令中国层察觉到了俄国态度的变化,而这时候,一直忙于跟国国务卿兰辛‘联络情’的英国外大臣贝尔福也好像突然想起了中国一般,代表英国及俄国向中国递照会,要求将谈判地改在印度新德里。

因为拉斯普京之死,俄国国内的势力平衡被打破,局势骤然变化了起来。

对此,英国人的回答是,之前将地选择在天津虽然是俄国人的意思,但库朋斯齐只是前任驻华公使,并不是俄国谈判团的成员,不能代表俄国国内的意思。所以,他之前跟中国人行的接,只能看作是两国为正式和谈行的默契接,当不得正式。

李汉第一时间给予了决回绝,他拒绝了英国人的提议,同时也拒接将谈判地更改在新德里。他向英国人一再表示,中国作为战争的被害者,中俄战争实际上是俄国人在妄图分裂、中国之外蒙古,而中国被迫兵击败俄国侵者的正义战争。既然战争是正义的,而中国又是这一场战争的胜利者。那凭什么谈判在选定了天津之后,又该更改地方。

正是这认知,他一边缓慢的将过去两个月里从东线挤了五个新兵师停在了鄂木斯克等待补给跟武,一边向已经抵达中亚的使团下达了命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