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七章外情司(3/3)

指导,旅顺这才有了第一家玻璃厂,目前玻璃厂拳头产品只有两种。一种是厚底玻璃杯,再就是玻璃珠手镯,工艺在杨波看来非常的粗糙,气泡和杂质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这就造成了报废率过高,价格也上不去。旅顺生产的玻璃杯售价为三两,玻璃手镯售价五两,比佛郎机人的东西要稍微便宜一点,作为旅顺玻璃厂的全权销售商,姚家已经介绍了好几批手艺不错的老师傅过来,但产品外观和品质依然没有改善。

江南一带高档的玻璃制品多是佛郎机商人贩运过来。各种玻璃碗瓶都有,洁净度比旅顺生产的要好一点,偶尔一个没有气泡的制品便能卖出天价。

杨波视察玻璃厂的目的是希望能拓展玻璃厂的品种,他更希望玻璃厂能够生产出镜子,如果按历史走向来说,到十七世纪末亚洲才出现欧洲贩运过来的镜子,换句话说。只要能研发成功,杨波便掌握了这个时代的另一个聚宝盆,他想卖多少银子便能卖多少银子。

但镜子工艺复杂,一时半会儿不见得能解决,作为营销专业,杨波便把目光放在了高度酒的包装上,也就是说,玻璃厂必须为旅顺二锅头提供精美的包装酒瓶。

蔡家口渡口的水流足够带动大水车鼓风机,玻璃厂就设在河边,一座巨大的高炉拔地而起。蔡家口河边有石英砂,也是制作玻璃较好的材料。

杨波先是参观了鼓风机,这是由水力机械轮轴带动鼓风囊,使皮囊不断伸缩,给高炉鼓气加氧。玻璃厂主事张铎得知杨波到来,带着几个人在外面迎接。

张铎偷偷打量杨波的面色,见后者正在望着高炉出神,便道:“大人这边请”

张铎知道杨波是他们这些匠人的幕后老板,聘请他们的薪资是在江南的数倍,当下更是小心殷勤,生怕东家有什么不满的地方。

负责玻璃厂日常运作的是后勤部保障司的人,名叫刘栋,他先给杨波介绍工厂的大致情况。

“大人,玻璃厂现有学徒六十三名,小工二十八,师傅十二人,除了师傅外,多是辽东流民的家属进厂做工…”

杨波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道:“咱们还是先看看制作工艺,这些晚点再谈。”

当下在刘栋的带领下众人走进河边的洗砂房间,房间底下砌了个石槽,把河水引进来,许多人拿着箩筐在水槽里翻洗着烧制玻璃的石英砂,杨波凑上前,抓了一把放在手里细细打量。

洗砂没什么技术含量,无非是挑选一下渣滓,把上面的土清洗备用,杨波一路走一路沉思着,煅烧玻璃不算太难,把石英砂、生石灰,纯碱等放入坩埚混合煅烧,融化后再对玻璃液脱色处理,然后利用模具做出需要的形状,如果是瓶状的还要吹瓶处理,二十多个师傅里倒有一半是专门负责吹瓶的。后世制造玻璃一般是石英砂加入纯碱,这个时代没有纯碱,制作的工匠一般都用草木灰替代,特别是海藻类的晒干后烧成灰最为好用。

砂房边上就是燃烧室和烧结室,玻璃的原料在这个炉内成玻璃熔块,用来炼制玻璃的坩埚与熔铁水的坩埚不同,是闭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炼制过程中煤烟和灰进入,污染玻璃成色,等坩埚里面的玻璃液融化后,把锅放在一个用火砖砌成的圆筒中,张铎命人加入一些硝石用以脱色,然后又一些盐进去,工匠们则开始拿着带钩子的钢钎死命的搅拌,据张铎说,这样可以让玻璃液中的气泡排掉,搅拌越均匀,气泡越细小,还能去掉玻璃中的条纹和结石,但想要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搅拌的时间很长,在这个过程中张铎还指挥人加入一些其他东西,但无论杨波怎么问,张铎死活不肯明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