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补充齐的话他就坐困愁城,什么也干不了。
晚上,姚老太爷和高鸿忠终于到了旅顺…
姚老太爷这一趟海贸挣了足足三倍的利润,想到要把二万银子交割给他就是一阵心痛,想了想,杨波决定无论如何把这笔银子留下来。
“见过毕老爷”姚老太爷把汤若望当成了毕方济,恭敬的行了个礼,杨波知道在姚老太爷的眼里,这些西夷长得都是一个摸样,心里哭笑不得,却没有解释。
“姚老太爷,你看看这个座钟如何?”杨波笑眯眯的指着一个托盘里的座钟问姚老太爷,为了表示慎重,上面还盖着一块红布。
姚老太爷不明就里,上前接过打开看了看。
“这不是西夷的计时器吗?”姚老太爷见多识广,也曾经看过这种座钟。
杨波笑了笑:“依姚老太爷之见,如果这个座钟运到江南一带,能卖多少?”
姚老太爷仔细打量了一番后,却道:“东西做工是不错,可惜老夫却看不懂这个时辰。”
看到杨波坚持的样子,姚老太爷沉吟片刻道:“老夫也不敢妄言,约莫四十两左右吧?北地这东西倒是不常见。”
杨波点头到:“老爷子,可有兴趣做这门生意?这座钟是我这里生产的。”
姚老太爷张大了嘴,愣了半天才说道:“难道?难道这西夷计时器是知闲做的?”
看到姚老太爷来了兴趣,杨波默默的撸起了袖子。
“不瞒姚老爷,这个是新鲜出炉的样品,还有几道工艺未能解决,据我的消息,同样的座钟在南京府售价五十两银子,湖广一带六十起价还没有货,现在姚老爷明白了吗?”
姚老太爷狐疑的看了一眼杨波,问道:“知闲究竟意yu何为?还是直说好了。”
“我要一个中间商把座钟贩卖到江南一带”杨波干脆直说了:“原本我打算自己出售,但最近周转不开,另外也没有渠道。”
姚老太爷做了一辈子生意,自然是明白人,他站起来仔细打量着座钟,一个技工在杨波的授意下替他讲解座钟的一些知识。
“北地不行?”姚老太爷突然回头问。
杨波摇头。
“倭国呢?”姚老太爷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杨波继续摇头。
“只能贩卖江南?”姚老太爷叹息一声,很是遗憾。
杨波大笑道:“江南还不够吗?”
姚老太爷点头,重新坐了下来,满脸严肃的说道:“说吧,什么条件?知闲向来jing于算计,老夫需要好好思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