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再生几条臂膀,也是形如螳臂,毫无拦挡之能。
那头陀一招之间,抓上对方面门,五指稍一用力,那高大僧人五官尽已挪位,惨叫一声,捂着脸倒在地上。少林派七人出场,顷刻间一死六伤,人人如枯枝细梗,应手而折。众人见了,心惊肉跳,实难信少林门人会如此不堪一击。
那头陀尚未使出三分手段,便已连败七僧,脸上露出又是狂妄,又是失望的神情,斜着眼望向众僧道:“都道少林僧习了魔教武功,却原来无根无据,都是放屁!”迈开大步,直向众僧走来。众僧心存忌惮,不觉各现惊慌。
那头陀来在天心面前,瞪着一双铜铃大眼,上下打量他一番,忽冲那红衣人道:“尊主说少林僧习了邪法,我等方来此走上一遭。目下看来,这话多半是在骗人。”那红衣人笑了一笑,并不言语。
那头陀又看了天心两眼,跟着向场边几人道:“大伙辛苦而来,可惜少林派已没了响当当的角色。贫僧此刻便向他寺中方丈挑战,若这和尚也未习得魔教伎俩,大伙便回了吧!”场边那书生和疤脸老者微微点头,另两名身穿道袍的男子则不声不响,未置可否。
那姓郭的高瘦男子嚷道:“大师这主意不错,他寺中主事的和尚若是不行,其他的秃驴更不中用。大师快快动手,莫误了郭某行程!”众人听那头陀要与少林方丈动手,心道:“天心主持少林多年,历来无人知他武功底细。这头陀迫他出手,心思着实歹毒。天心如若有负,少林派就此一败涂地,那可比杀死几个僧人更阴狠了几分。”众僧闻得此言,都向方丈望来,有心为他抵挡一阵,怎奈那头陀指名道姓,直挑天心,一时人人焦急,却又束手无策。
天心当此关头,心乱如麻。他虽为少林之长,武功却非极高,自知不是那头陀敌手,霎时急出汗来。那头陀既向天心挑战,也加了十分小心,料得少林方丈必有惊人艺业,退后两步,凝神蓄力。他适才与七僧交手,出招不伦不类,全不露武功家数,这时收心敛意,摆开门户,众僧俱是一惊:“这和尚起手作势,怎是我少林派宗法?”
正疑时,忽听那头陀全身发出劈叭声响,初时细微低弱,不甚骤密,渐渐愈来愈响,直似爆豆相仿,满场皆闻。众僧大惊失色,都死死盯住他两只大掌,不敢眨眼。
天心强自收摄心神,两掌合在胸前,护住前胸要害,心中不住祷告,只盼能接下对方十招八招,便不算损了少林派颜面。猛听那头陀大喝一声,好似嘴边起个劈雷,随见他身上前冲,一只油锤大的拳头自腰间崩出,直向天心击来。这一拳也不知附了何等神力,刚一打出,地上泥土顿时飞漫而起。众僧只觉迎面狂风大做,情不自禁地纵跃躲闪,百余僧人仿佛冰裂河开,一下子闪出两丈多宽的缺口。
只听数名空字辈老僧惊呼道:“紧那罗拳!紧那罗拳!”天心首当其冲,对方拳头距他尚有数尺远近,便觉胸闷欲裂,耳听几位师叔大呼“紧那罗拳”,直惊得魂飞魄散,双脚一点,斜斜纵出两丈。他为群僧之首,按说无论如何不能退却,这一退看似轻巧,却将少林脸面丢个干净。众人轰然大哗,既笑天心胆怯,更惊那头陀拳艺如神。场边那两名身穿道袍的男子原本面无表情,这时也微微点头,意甚嘉许。
那头陀一击不成,纵身向天心扑来,大笑声中,一拳又击向天心胸口。这一拳较前番更为暴烈。一旁年轻武僧躲闪不及,被他拳风带得东倒西歪,十几人栽在地上。
天心自听了“紧那罗拳”四字,好似吓破了胆,忙不迭地向旁窜避。他闪身极快,背后许多僧人便被罩在那头陀拳风之下。那头陀击天心不着,并不换式,拳劲狂吐,冲撞向前。迎面数名僧人欲闪不能,尽似飘蓬断梗一般,向后跌出。那头陀只凭拳上无形劲气,便将数人撞飞,心中好不得意,索性疾冲不停,欲将前面未倒的僧人尽伏于一拳之下。这十数名僧人被他拳风所笼,你推我抱,谁也无法脱身,惟有向后退避。看情形不消片刻,便要被拳劲撞中,大受内伤。
众人见那头陀只出一拳,便将十数人撞飞,更逼得身前数僧闪无可闪,个个吃惊非小:“这头陀拳上劲力充沛无比,委实不可思议。却才众僧叫喊什么‘紧那罗拳’,难道这便是少林派护寺之宝,名震天下的‘紧那罗拳’?”
众人久闻“紧那罗拳”之名,都知此拳威力无穷,乃少林诸多拳法之冠。但传说此拳在百余年前便已失传,是以闻名虽久,却谁也未曾亲见,这时目睹此技,都是信疑参半。说到这“紧那罗拳”,确是大有来历。紧那罗者,本是佛家八部天龙中八种神道精怪之一,梵语即“人非人”之意。其形状与人相仿,惟头生一角,因其性情温和,与“阿修罗”、“帝释”等难比神通,故为帝释乐神,不甚炫耀法力。相传元至正初年,有一僧忽至少林,蓬头裸背,止着单衫军,在厨中作务数载,朝暮寡言,暇则闭目打坐。人皆异之,莫晓其名姓。至正十一年三月,颖州红巾率众突至少林,欲行抢掠。此僧手持火棍而出,变形数十丈,独立高峰,巾众惊怖而遁。僧大叫曰:“吾是紧那罗王也!”言讫遂没,人始知为菩萨化身。众感其德,塑像寺中,遂为少林护法伽蓝神。此说虽属无稽之谈,然众僧笃信佛法广大,俱深信不疑。后明永乐年间,少林出了一位百世难逢的高僧。此僧在少林修行多年,自创出一套精深无比的拳法,因恐后世弟子不能珍崇,故托名乃由“紧那罗王”所遗,取名“紧那罗拳”众僧不疑,习练后果然神妙无方,遂代代相传,誉为佛家神技。到了明正德年间,此拳谱忽然不翼而飞。众僧闻知,叹惋不已,寻了数载,全无头绪。寺中习过此技的僧人原本不少,但此拳艰深异常,从无人能练至巅峰。一旦没了拳谱,众僧只能按各自心得习练,到后来如入迷途,都练得似是而非。众僧恐此技失传,遂将数式拳架绘于罗汉堂内,供后代僧人研悟。无奈内功心法随谱散失,后人更难参透妙义,便是神光和尚,当年也只有终日坐在罗汉堂内,望壁兴叹。一班空字辈老僧早年都看过壁上图形,日久天长,自然眼熟,是以那头陀一拳方出,便被他等认了出来。其余年轻武僧修为尚浅,自来不准入堂观看绝学,此刻惊慌失措,只顾胡乱躲闪,哪还理会什么牛拳马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