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似裹了一团凛凛正气,大有震荡山河、威峙擎天之势,不觉魂摇魄动,为之气夺。但觉此番羞生天地,枉在人寰,忙不迭地虚晃一枪,逼开身后二将,拨转马头,向本阵窜去。
满洲兵将见他怯阵奔回,军心随之一乱,阵前人马不由自主地向后倒退。皇太极恐大军动摇,正待出言喝止,范文程却道:“汗王只令大军后撤,无须再战。”皇太极不明其意,但见他成竹在胸,也只得令各旗掉头后撤。
袁崇焕见敌军忽退,恐其有诈,传令军马分做前后两军,在后面不急不徐地追赶。满洲军数万之众裹尘而败,沮丧异常,幸而明军追出数里,便即收兵,方使大军不致弃物丢甲,损失锱重。
众将糊里糊涂地败回营中,都觉大丢脸面。岳托、阿济格等人禁不住私下议论,怪皇上畏袁丧胆,不战而溃。多尔衮、济尔哈朗等人默不作声,脸色也甚难看。
皇太极知众人心生怨怼,却不理会,迈步入金帐坐定,问周四道:“今日上阵杀敌,何故畏怯?”周四自败下阵来,一直惶惶不安,此刻见皇太极面无表情,喜怒难察,吞吞吐吐地道:“我……我正斗时,忽听一将大喝,立觉心摧胆裂,斗志全失。这……这等事以前从未有过,也……也不知到底为了什么?”皇太极叹道:“袁崇焕乃明之长城,自领山河正气。为将若此,我见犹惊,怪你不得。”周四见他不怪,一颗心这才落了下来。但想到那将怒喝时的神情,仍是不寒而栗,余悸难消。
阿济格高声道:“那袁蛮子不过有些愚忠巧智,大汗何故惧他?今日我军数万人马一触即溃,乃从未有过之事。大汗怎不顾念军心斗志?”皇太极听他言语无礼,本待申斥,忽听范文程道:“今日战非上策,败亦非途穷。若除袁崇焕,必有此败方可。众位先移步帐外,我有深谋,欲告之汗王。”皇太极闻言,令众人出帐少候。
众人出得帐来,心情难免抑郁,但大汗在帐内密谋,又不敢出声打扰。过了一会儿,只听皇太极在帐内大笑起来,显得极是开怀。众人伫立帐外,摸不着头脑,相顾愕然。
少刻,只见范文程面带微笑,信步而出。众人上前询问,范文程却手指众人,哈哈笑了两声,悠然去了……
过了一日,众人在金帐中议事,忽探马来报:“明京德胜门外,及永定门外,遗有两封议和书,系满洲皇帝致大明兵部尚书袁崇焕的。”众将听报,只当大汗生了议和之念,都上前询问。皇太极与范文程只是相视而笑。众人狐疑,免不得私下胡乱猜疑。
又过一日,寻营的兵士抓获两个明宫中的太监。皇太极也不审问,便命汉人高鸿中监守二人。高鸿中领命,面带微笑而去。多尔衮忍不住上前相询,皇太极仍是笑而不答。
又过一日,皇太极忽传令大军退五里下寨,一应隘口尽皆弃之不顾。众人见无故移营,都上前劝阻。皇太极充耳不闻。
第四日,高鸿中入帐来报:“两位太监乘夜脱逃,窜入城内。”皇太极闻讯,非但全无怪意,反将金鞭赐于鸿中。众人难测迷津,皆现怒容……
这一日众人正聚在帐中饮酒,只见高鸿中满脸喜色地奔入大帐来报:“明督师袁崇焕昨日下狱,总兵祖大寿、何可纲率人马奔出关外去了。”众人惊闻,皆疑为讹传,不敢置信。皇太极却手拍桌案,失声赞道:“好个范先生!好个妙计!此番得除袁崇焕,真乃我邦一大喜事。崇祯自毁长城,我无忧矣。”范文程亦额手称庆道:“崇焕既除,取明京如拾草芥。此真天佑圣主,我邦当兴!”
众将见二人如此欢愉,方知个中早有深谋,究是何计,却猜测不出。原来明京两门外的议和书信,都是范文程捏造情由,遣人密置。守门的兵得此书信,立即飞报崇祯帝。帝前时得报,言崇焕出兵拒敌,只略试冲杀,便将满洲军十万人马迫退,心中已生疑窦,这时忙命两名亲近太监,出城访查。两名太监出城不久,即为满洲伏兵拿获,擒入营中,交由高鸿中看守。高鸿中本系汉人,与两太监热语温言,渐渐说得投机,非但不加刑具,且备好酒好肉款待。是夕,鸿中与二太监酣饮,有一将入寻鸿中,见二太监在座,忙神色慌张地退出。鸿中见状,亦假做酒醉,起座追出门外,与来将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