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二章起手撼昆仑(2/4)

照样还是勤勤恳恳依次养剑,好似江南那些每晚都要定时去抢养稻的耕农,偷懒不得。天蒙蒙亮,徐凤年加快吐纳,门典籍所述,餐朝霞夏沆瀣,因朝霞是日始赤黄气,以东海最佳,沆瀣是北方夜半紫气,以极北严寒为甲,两者尤为裨益修行,不知当年教一支数百士赴北,有没有这个潜在意思。那一支统不负众望,成了北莽国教,当代掌教麒麟真人更是成为门圣人,与两禅寺主持方丈并称南北双圣。清晨时分,吐纳赤黄,约莫是境界不到,徐凤年也说不上有多玄妙,只是比较平时略有神清气,缓缓站起,有些明悟,所谓武天才,一异相如黄蛮儿,魄异于常人,生而金刚,不可谓不得天独厚,另外一魄虽然相对平常,却可天人应,骑的是其中佼佼者,才有一步天象的恢弘气象,第三相比前两者,要稍稍次之,却未必不能踏陆地神仙,如以剑的李淳罡,如以力证的王仙芝,如以剑术通神的邓太阿,武一途,境界越,越是逆逆天而行,天地是家又是牢笼,武夫却要自成系,好似顽童要自立门,故而才有天劫临,是谓天昭昭,报应不

老和尚将竹苇禅杖横膝而放,徐凤年洗耳恭听。

徐凤年抬望着朝东起,自言自语:“善恶终有报,不信抬看,老天饶过谁?”

徐凤年重新坐下,微笑:“原来是两禅寺的得僧,恳请前辈不吝指教。”

老和尚也不走近,就地而坐,与徐凤年遥遥相对。见面以后老僧便自报山门,也算诚意十足。

徐凤年转望向一名披袈裟着麻鞋的贫苦老和尚,一双笑时迷人眯时沉的丹凤眸,直直盯着这名昨晚就坐在十丈以外的南方禅宗僧人,佛门有大小乘区分,密教又有黄红之分,装束各有不同,徐凤年因为王妃虔诚信佛,对僧人一直心怀好,在北凉不知让多少无赖士为了赏银改行当了僧侣,只不过在北莽,遇上一位远行数千里来这蛮荒之地传经布的老和尚,即便僧人瞧着慈眉目善,徐凤年也不敢掉以轻心。

老僧双手合十:“公信佛,善哉善哉。”

它离去。歇脚夜宿,徐凤年盘膝而坐,燃起篝火,望着低垂星空,劣同样屈膝休憩,拿脖蹭自己,徐凤年拍了拍,捻起一块土壤放嘴中嚼了嚼,气足了许多,是该临近草原了,尝土是寻龙门功夫,徐凤年少年时代经常与老哥姚简一起去堪舆地理,学到不少望脉的窍门,天下祖龙昆仑,其中一龙北莽,以往北莽少有人谈论此事,秋遗民大量涌以后,此说大兴,北莽女帝俨然成了天命所归的真命天。徐凤年转对劣:“老兄弟,你信吗?”

徐凤年压抑下心中本能杀机,默默还礼。

老僧袈裟清洗次数多了,可见多针线细密的补,只不过始终素洁,不显邋遢,须眉雪白,手提一竹苇禅杖,更显和蔼慈悲。北凉军中曾有一名挥七十余斤重磨禅杖的和尚,为步军统领之一,吃喝酒,杀人如麻,战场上金刚怒目,十分嗜血,得徐骁重,可惜后来因为北凉铁骑踏江湖,大和尚便退隐山林,据说圆寂于一座山间小寺。此时老僧微笑:“老衲自南边两禅寺往北而行麒麟观,是想要与一位门老友说说禅理,虽说多半是同鸭讲的下场,却也算了去一桩心事。偶见公吞月华餐日霞,得武当上任掌教王重楼所修大黄的妙义,就想与公絮叨絮叨,可生怕被公误会成歹人,也不敢主动开,但思量一宿,觉得公心有沟壑,不知是如何养意,若是不慎,坠其中,就不妥了。既然公信佛,若是不嫌老衲呱噪,倒是可以与公说些佛法长短。”

随即撇嘴:“又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古人说理,就喜扇脸。”

老僧缓缓说:“公以大黄

打了个响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