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候公子,往哪里走?”小妾恶狠狠道:“老秃驴,如此简慢,不要命了么?”话音未落,几名恶奴抓过一老一少,在公子面前拳打脚踢。老僧本已风烛残年,又要护着海云,哪里坚持得住?挨了几下,一交栽倒,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公子若无其事吃了两个果子,啐一口痰道:“老秃驴,这回知道本少爷的厉害了吧。”起身向外走,恶奴掉头跟着。海云被老僧压在身下,爬出来一看,老僧面色发灰,知道不好,追出庙门喊道:“打了师父,你们不能走。”一名恶奴尽力一推,海云站立不住,栽倒在地,额头磕在石头上,鲜血瞬间流了一脸,昏厥在地。公子带领恶奴扬长而去。
海云苏醒后,觉得额头还在流血,早先师父教过,连忙到香炉内抓一把香灰止血。再看师父,早已气绝。这时当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可怜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受这些苦楚。离这里最近的只有竹林寺,海云找块布条包住头上伤口,飞跑下山到竹林寺报信。来到竹林寺已是黄昏,住持问明经过,吩咐四名僧人到显圣寺收拾老僧尸身,准备火化。海云问道:“不给师父鸣冤了么?”住持叹道:“对方是晋阳侯公子,告状也无用。出家人不以生死为念,你师父这样解脱也是天数,你就不要管了。”海云无奈只好答应。给老僧下火之时,住持带领僧众诵经,海云哭得死去活来,失去了世上唯一的亲人,今后的日子不知该怎样过。住持安排海云在寺中住下,伤好以后,额头留了一道疤。每日只抱着师父留下的一本唐诗,对着青山发愣。寺中众僧看不上海云,见他不听使唤,故意使坏。吃饭的时候故意提前,不给海云留一口,等海云到厨房找吃食又向住持告状,说海云贪吃。住持心里明白,海云与老僧相处十年,情深意重,一心想替老僧报仇,难以静心礼佛。于是安排海云到龙泉寺。谁想刚去了一天,寺中失盗,龙泉寺住持又把海云送回竹林寺。住持还没想好如何安置,寺里又失火,这下满寺僧众传言,海云是不祥之人,到哪里都惹祸。住持无奈只好给了海云一张度牒,打发他下山。海云对五台山也没什么留恋,寻路下山。
在显圣寺之时,海云学会了做家务,如今下山倒用得上。山下居民多半信佛,看到海云穿着僧衣,都施舍粥饭,海云漫无目的,奔一个方向走。别处的人可就不像五台山附近居民好说话了,有时非但不施舍,还要骂几句,一百户难得有一家好心。海云饥一顿饱一顿往前走,看到一座城池,海云自小就在五台山,从不曾见过城池,颇觉新奇,就奔城里走。城里人来人往,店铺林立。海云上门,还没开口就被伙计轰出来,还连骂晦气。海云试了三家,都是一样,这才明白,城里人远不如乡下人心好。走着走着,看到一名乞丐领着几个小乞丐在一家门口讨饭,讨得了十几个馒头,海云肚中饥饿,等乞丐走了上前叫门,主人开门一看,破口大骂,海云只好躲开。乞丐正在一边吃馒头,看到海云用手点指道:“哪里来的小贼,敢到这里混吃喝。”领着小乞丐上前追打。海云没命乱跑,也吃了十几棍子,好不容易脱身,心里想:还是到乡下去,城里人没有一个好心。想着走着,迎面走来一名胖大僧人,慈眉善目,海云合什施礼,僧人看到海云,脸色一变,拉住海云手问道:“你从哪里来?”海云答道:“我从五台山来的,城里人都不信佛,正要到乡下去。”僧人仔细打量海云,看到海云右手的缺陷,以及额头的伤疤,摇头叹气。领海云到一个小饭馆买了几个馒头,海云狼吞虎咽吃完,僧人道:“好孩子,你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贫僧给你找一个去处安身,从此衣食无忧。”海云道:“那敢情好,就怕人家不要我。”僧人道:“只要我一说,他们就会收留于你,只是你要答应贫僧一件事。”海云挠头道:“我可没什么本事。”僧人正色道:“贫僧要你发个誓,今生不许杀害一个僧人。”海云有些哭笑不得,自己能活命就不错了,哪里敢杀人?只当玩笑话,当真启了誓,僧人才领海云出了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