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铁轮熔化一般,点头道:“这轮宝的奥秘,天下怕只有‘风云八修’中的易绝邵颖达或能领悟。你暂且珍藏,来日再寻邵老破解此中奥妙!”卓南雁“嗯”了一声,小心翼翼地将天罡轮收入怀中。
施屠龙寒凛凛的目光在他脸上一转,忽地笑道:“很好,你体悟补天剑法一日,果然有些长进!”卓南雁老老实实地道:“许多地方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施屠龙道:“当真要练到卓教主那般的太和剑意,还须经年累月的苦修!”他说着悠然一笑,拨开棋枰上的棋子“却不知一别多日,你的棋艺有何长进?”施屠龙壮年时因贪棋误事,曾戒棋多载,也只有见到卓南雁这得意弟子,才生出纹枰之兴。
卓南雁知道师尊要考究自己的棋艺,也是大喜过望。师徒二人摆布棋枰,灯下落子,便手谈起来。
在庐山之时,卓南雁的棋艺已然尽得施屠龙真传,虽是火候未到,棋力已得施屠龙之七分。哪知今日重逢,卓南雁却忽觉师尊的棋风骤变,行棋落子之间有一股让他前所未见的平和之“气。”这股气看似柔和,却又蕴含着难言得凌厉,让他捉摸不透。卓南雁在燕京时曾跟龙骧楼主完颜亨、易绝邵颖达手谈多次,可说棋艺大进,但这时跟施屠龙弈棋,仍觉束手束脚。
弈至三十多着时,卓南雁便觉先手已失,忍不住抬头望着施屠龙道:“师父,您这回棋上气象怎地如此…恢弘?”他琢磨了良久,才吐出“恢弘”二字。施屠龙眼内耀着逼人的锋芒,紧紧盯着棋盘,却只“嗯”了一声,并不多言,拈起一枚黑子轻飘飘地在白棋中腹一点。
卓南雁暗自奇怪:“师尊往日行棋,都是谈笑风生,自在洒脱,今晚怎地如此沉迷,倒似我适才体悟剑法一般!”细品施屠龙点落的一子,登时心头微凛“这一手举重若轻,神妙非凡,颇有百炼钢成绕指柔的气韵!”不敢多言,竭力苦思多时,才小心翼翼地补了一手。
短檠灯焰飘摇,师徒俩都不多言,凝神对弈。这一局棋弈到中盘,卓南雁便推枰认输。“师父,这棋过瘾!”卓南雁输了棋,却觉大是酣畅“您竟似在全力经营中腹,气势磅礴,让弟子大开眼界!”
“这也是我刚刚悟出来的,”施屠龙老眼内的锋芒忽吞忽吐,道“便在修老说出令尊补天剑法的剑理之时,我也悟出了一番棋理!”卓南雁扬眉道:“棋理?爹爹的补天剑法是以易理入剑,师父您这棋理,莫非也是以易理入棋?”
“正是!”施屠龙将手一拍,挺身而起,昂然道“围棋三百六十一路,除去天元一点,恰合三百六十周天之数。周路七十二,对应一年七十二侯。纹枰一分为四,以应四象。棋分黑白,如分阴阳。这些你都是早就知道的…”卓南雁道:“正是!棋道本就与易理一般,上应天象,变幻无方。”
“说得好!”施屠龙清清嗓子,踱出几步,幽幽地道“本门棋路得自道家,与忘忧剑法相类,讲究避实就虚、应机而动,虽然轻灵飘逸,终究气象不开阔。我今日得闻‘乾、变、复、和’这补天四义,忽然间便似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棋道本就是易道,要体悟天地变化之道,领会阴阳消长之理,求的当是一种太和之境!”
“太和之境?怪不得今日师父的棋气象弘大!”卓南厢也觉眼前一亮,喃喃道“不错!棋道,易理,剑法,到了顶尖境界,都是相通的。但师父所说的棋中太和,又是怎生一番模样?”
施屠龙拈起一枚棋子,深深凝视,道:“什么是太和之境?天地生生不息,宇宙万物各尽其性,各得其所,才是一个‘和’字!”说着举起那棋子、朗声道“人生天地间,能各尽其性,各得其所,是为太和,棋亦如此。每个棋子,每一步棋,都应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卓南雁双目灼灼:“这正如同补天剑法的绝顶境界,每一剑都在太和之境!师父这棋不如叫做补天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