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72章不得歧视外来悟功人员上(2/2)

不知不觉,刁小四在石前盘坐了下来。

第三卷和第四卷的字数明显少了许多,里面记述的也不再是修炼功法,而是对若最基本的大法则行阐述与推衍。

最里面对面合计四百余字刻的是《太真七卷》里的第五卷和第卷内容。

忽然后瀑布合拢,前彻底暗了下来,但借着石上散发的幽光,仍然能够朦朦胧胧看清楚天藏里的景

于是,才有了今日的天藏之行。

有些事从某意义上来说,可遇而不可求全凭机缘巧合。

倘若以绝对修为而论,昨日击败了空月真人,刁小四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世数一数二的超绝手。但那多少是依靠了灵集丹王、天命符和昆吾神刀的助力,而单论的纯粹心境界,他远未达到大圆满的境界。

刁小四对《太真七卷》事实上没有多大的兴趣,但他很想见识见识众人所说的昆仑始灵——王母娘娘留下的一缕神识,定然错不了。

他翻来覆去将第五卷和第卷读了不下十遍,迷惘的神逐渐清晰明亮了起来。

异常,低洼积起了一方小坑,里面却十分燥。

但这样也有副作用,就是让后来的修炼者不知不觉就坠了前人留下的窠臼,从此陷既定思维模式,越往前行路越窄,除非能以旷世才华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否则早晚会走到胡同的尽,黑暗的

天藏并没有刁小四想象的那么大,最宽不过三丈,亦不到十丈,几乎一就能望见底。

可惜不是天上贬落的神仙还是人间的死老,都不晓得如何唤醒始灵,更不知如何才能讨价还价从她上多来。

何况,短短数日的工夫他的修为突飞猛臻至巅峰,基并不稳固,尚需慢慢雕琢消化,否则很容易滋生心障引起走火

当然,《太真七卷》里的字字雕细琢的阐述比起龙城老爹不负责任的一通刻,显得要细密完整也更加,相对容易理解也易于参悟。

刁小四一目十行地扫视一遍,发现两卷真言洋洋洒洒两千余字,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有为无之,无为有之;无为为无之本;不有而有,虽有不有。”

在石的地面上,有不少或或浅的凹坑。刁小四起初并不晓得那是什么,后来才意识到,这些凹坑是历代昆仑瑶台的不世天才参悟修炼,在石前打坐经年累月磨来的。

然而究竟能走多远,谁也不知

两边的上各有三篇用雕琢的石刻,山的石上也有一篇,合在一起想必就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正圣典《太真七卷》。

理自己三年多前就懂了,现在看来已无甚稀奇。

其的理刁小四也是在昨天与空月真人一战,于生死关动灵机,才豁然顿悟。不过石上的阐述明显要比宁无奇来得更加,甚至提了不少悖论与类似于质问的困惑观

从本质上说,两卷经典试图讲明的只有八个字:“不无而无,虽无不无。”

刁小四一边缓步往里走,一边随意打量两旁上的石刻。

除此之外,天藏别无长,显得格外寂静空寥。

假如《太真七卷》仅仅是一些所谓的盖世奇功秘籍,他早就不屑一顾。但对于大法则的探索与记录,却正挠到了他的

这两卷经典显得格外晦涩难懂,时不时的记述,到第卷结尾的四五十字,几乎完全失去了逻辑,更像是某人醉酒后在石上留下的涂鸦。

这也是刁小四在前往虚无大荒之前,能够再次提升自己的唯一途径与机会。

的是《太真七卷》里的起首两篇,每篇的字数约莫在三四千左右,密密麻麻几乎占了一半的面积,讲的是瑶台诸般修炼功法的概要与领悟。上面记载的内容虽然颇为奥玄奇,但对刁小四而言已经没有太大价值,而且若非瑶台的弟,即使背得瓜烂熟,限于修炼的功法不同,也同样无法运用。

刁小四却来了兴致,他隐隐约约猜到,这些看似零残破的语句,实际上是写下《太真七卷》的那位昆仑先贤在苦悟大极致奥妙时,灵迸发所产生的智慧火。或是天行空的奇思妙想,或是惊世骇俗的颠覆语论,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传承千年光照万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