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追杀河洛双侠,我们又没参与,莫非是受了什么人的指使,来找麻烦?反正是福不是福,是祸躲不过。等下瞧瞧再说!
尽管这爷俩心中打鼓,可是节目还是照常进行。
下面表演的是戏法(魔术),只有-个人表演。这位年龄大点,三十出头,头戴瓜皮小帽,长袍马褂,袖口挽起,露出雪白的内衣,手中还拿着一个大手帕,场中摆了一个木头架子。
就见他把手帕一抢,就变出一只纯白的乳鸽,再抢,又是一只,把鸽子放在架子上,鸽子也不飞,就在架子上,用嘴啄着翎。他一面抖手帕,一面变鸽子,整整变出了二十二只,才-鞠躬,下台而去。直到他人走了,大伙才想起鼓掌来了,而且足足鼓了三分钟。
接下来是千斤腿功!首先在场子中央,放了一张长板凳,一个中年妇人仰躺在凳子上,双腿高举,脚心朝天,这时走出-个四五岁的小丫头,爬到了妇人的脚上,然后仰面躺在妇人的脚上,然后两臂、两脚平伸。
妇人这时用脚上的功夫,弹的小丫头如风车般的三百六十度旋转,旋转了足有一袋烟的时候,又变成了上下翻转,这个小丫头不但不怕,而且还频频做鬼脸呢!
接下来,由四个汉子抬来一只大水缸,看样子这口缸最少有四百斤,四个人把它放在妇人的脚上。
这妇人用足上功夫,把这口缸转得飞快。
石中玉他们忍不住鼓掌叫起好来。
再看,又有两位十二三岁的小男孩,爬入了缸中,而妇人的双脚,又开始转缸,这两个小男孩就随着缸转,等缸停下来的时候,缸的外面又爬上了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缸开始改为三百六十度旋转,缸上的少女又在上面玩了许多花样。
最后这四五岁的小丫头又爬到少女的身上,先扯了个须风旗,然后又翻斛斗又打滚,就是掉不下来,乖乖!四五岁的小丫头,她怎么练的?
等表演完了,袁明珠把小丫头拉到身边问道:“小妹妹!你今年几岁?”
“五岁。”
“练了多久啦?”
“三年半啦!”
“啊!没断奶就开始练哪?”
小丫头点了点头,门主吴长庚说了:“吴桥杂技演员,差不多全是那么大开始的。”
乖乖!怪不得吴桥杂冠天下,原来从还没吃奶时肘就开始练啦!
袁明珠这时掏出一张银票,交给小丫头道:“这个给你们买花戴、买糖葫芦吃吧!”
小丫头接过之后,到班主吴危面前,叫了声:“爹!”然后递给银票。
吴危一看,眼都直了!竟是宝通钱庄出的银票,白银三干两!乖乖!这是够让他们表演一百场的。
他马上又递给袁明珠道:“姑娘的赏,我们不能收!”
袁明珠问道:“为什么?”
“太重了,我们担不起。”
老化子哈哈大笑道:“吴班主,你只管收下,明珠这丫头出了手的钱,还能回去么?”
吴长庚回道:“多少?”
“爹!您看看!”吴危把把银票递了过去。
吴长庚一看,三千两!忙道:“太重,太重,我们担不起,还是请袁女侠收回吧!”
老化子瞪眼啦!道:“吴老大,你要是不收,可就是看不起我侄女啊!她虽是扯旗门的,可是这银子可不是赃款哪!”结果,好说歹说,吴危才道谢收了。
既然收了人家这么重的赏,总不能不招待人家一顿吃喝吧!酒酣耳热之际,少不得谈些江湖轶闻轶事。
老化子道:“吴门主,你们经常到全国各地演出,可曾发现有东洋扶桑鬼子和罗刹鬼子?”
“老帮主,您问这…”“是这样的,河洛双侠的尸体上,发现了罗刹窄剑和倭刀的伤痕,而且所中的暗器尚有东洋忍者的星形镖。”
“原来是这样啊!老朽有个朋友,在京里醇亲王府当差,他倒是跟我提过,醇王府的大贝勒,养的有一批东洋武士。”
“一个贝勒养一批东洋武士干啥?”
“我那个朋友说,这位大贝勒是领侍卫内大臣,除了手下的紫禁成的禁卫军之外,还管的有侍卫营,可是他的近身卫士却是东洋武士。”
“好嘛!中国人靠不住,他用上了洋鬼子,那你可知道哪儿有罗刹鬼子?”“洋鬼子们,听说全住进内城的交民巷,因为咱们汉人是不准随便进入内城的,详情我就不清楚了。”
石中玉问道:“老前辈,您可知道醇王府在哪儿?”
“听说在什刹海,可是我没进过内城,什刹海在哪儿,我也不太清楚。”
老化子道:“多承指教,即有地名就好办啦!”
饭后,他们三位就在吴门小四拳那儿歇了。
翌日一早,就告辞而去。
这时吴家父子心上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吴危道:“爹!石中玉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嘛!”
“咳!江湖传言,往往失实,看样子,他们应该都是有理智的人,不会乱杀无辜的,这传言准是当年追杀双侠的人造出来的,不管啦!反正江湖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再说石中玉他们,这天乘马进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