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口口口口
萧萧的秋风吹着江水,也送着一张饱满的帆前进。
船上是一群奇怪的客人,有翩翩的少年公子,也有倩然含笑的妙龄少女,有文质彬彬的儒士,有老头子,老和尚,更有个呆头呆脑的小和尚。
这正是欧阳子陵等一行人,为了践重阳聚首武当的约会。
陈一鸣是个练武的人,对于点苍山那种盛会是不愿放弃一睹的。
陈金城认为男儿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也跟着来了。
慧珠姑娘那里肯一个人留在家里,而且她心里有数,放着像欧阳子陵那种人,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如何肯放松一步。
因为时间还充份,大家主张先乘一段船,然后才换马赶路。
天假其便,船虽然逆水恰碰着顺风,十几天工夫已经赶至湖北境内,再换上快马,终于在九月初八到达武当山下。
无非道长已命入在路侧恭候。
当头一人年纪约摸三十几岁,稍留了一些短须,相貌端正,身着道装,躬身上前道:
“来者莫非是欧阳大侠暨诸位前辈,弟子清玄奉掌门之命恭迓侠驾。”
说罢举手肃客,状极郑重。
欧阳子陵忙上前致谢,同时又替同行诸人介绍了。
清玄一一执礼甚恭。
即使对明月小和尚也不例外,大家心中都极为钦佩,倒底是名门正派,门下弟子的礼貌不差。
拾级登山,清玄一面指点沿途的胜迹,一面告知日来山上已到的各派人物!
计有四川峨嵋金顶佛光寺主持觉残大师、邛崃掌门铁掌无敌阮来风,此老掌上工夫精绝,上次未见出手,这回不甘寂寞,回去摒挡了一下帮务,依然赶来。
另有江南穷家帮长老百结神乞徐亮、太极门丁一鹤等。
他们都是噪名一时的人物。
看看行至半山,斜坡上有一座亭子,朱栏石砌,建造得十分精细,上书“解剑亭”三个大字。
陈一鸣怕欧阳子陵不懂其中意思,慌忙走上来,附着他的耳边道:“武当自张三丰祖师创派时,即定下规条,贵为天子,至此亦须解下佩剑,否则触犯禁忌,举帮群起为敌。”
欧阳子陵闻言,慌忙从身上解下佩剑。
清玄见状,甚为感激,忙道:“敝派虽有至此解剑之陋规,但另有一条附注,即谓若武林中有特别值得尊敬的人物莅山时,可依旧佩剑直上,欧阳侠士人瑞,方才掌门已命弟子传言,敬请佩剑登山,以薄示敝派敬意。”
这也是武林中尊敬侠士的特规,今欧阳子陵既被公推为天下第一称号,武当派自以能迎接他上武当山为荣。
欧阳子陵人本来就谦恭,那里肯将剑重新佩上,只将它交给明月双手捧持,自己还是空身随着清玄前进。
这一来随行的许多武当门下弟子,也感客人对本门礼数周到,心中对这位年轻入,增加了不少好感。
行抵上清宫,观中已接获传报,两行羽士各持长剑,雁列门前,铃鼓齐鸣,无非道人竟以隆重帮礼迎接这位青年侠士。
慌得欧阳子陵急步上前,躬身施礼道:“小子何德何能,敢劳道长以如此重礼接待,实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无非道长携住他的手,掀髯长笑道:“少侠武林奇士,得迓侠驾,乃本观百年来第一大事,区区微礼,正嫌过简,少侠何谦逊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