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八章禁gong情劫gong情劫中桃枝diandian(4/7)

把铁板道人和飞钹禅师的残尸用绳子绑了起来,高挑至润州城外号令,逼令徐敬业投降!

这一着惊破了徐敬业的胆,也惊破了他手下的军心。

因为在战阵上,那两个人已被视为神明,他们在阵前杀人如切瓜,才鼓舞起江南的士气。

这两位国师都被杀死了,也断绝了徐敬业的希望,敌势越来越强,他这边却全无斗志,兵围重重,援军不至,原先答应支持他的人都背信不至,徐敬业才知道自己发动得太早,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战是必败无疑,投降也是死路一条,武则天不会放过他的,无可奈何中,他只想到了逃。

召集了几百名心腹家将,他带了部分家小,悄悄地弃城而去,打算出走到海外或边境去的!

可是这时人心清散,连心腹也不可靠了,一些家将临时起意,杀了徐敬业和他两个儿子,缚了骆宾王向李孝逸请降,润州那边,则是另一部份人开了城门,迎进了武三思请降。

叛乱终告敉平,捷报传到长安,武则天十分高兴,即时对一干人犯作了处置。

徐敬业的吴国公爵早已被废,但原有的润州太守徐思文是徐敬业的叔叔,因为不肯合作而被徐敬业下在狱中,勒令姓武,大军攻克润州后,他倒是因祸得福,袭了吴国公爵,只是赐姓武,正式易名武思文,接了江南大督之位,领徐氏旧部,总算保存了徐懋功的一支后嗣,只不过他们不能再尊奉自己的祖宗,列入了武氏家谱。

不过这种做法仍是具有政治作用的,那使得一些国公们,认为武则天仍是尊重他们地位,没有意思耍井吞掉他们,只要对武氏忠心,仍可以保持住富贵。

于是一些心存异图,临时观望的国公们,纷纷上表请过,表示了他们的衷心拥戴。

武则天的宠络手腕也很厉害,她了解到这些国公世家在人民心目中仍然具有影响的,如果采用高压的手段,只会激起更多的叛变,所以她故示怀柔,对那些国公们不但未加责奋,反而温言慰藉,特加奖赏。

这一来使得许多反对她的人都转而对她拥戴了。

不但如此,她还做了件出人意外的事,那个草书讨武氏檄文的骆宾王,在檄文中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犯了大大的不敬罪。

以罪行而言,直该杀诛九族而有余。

各地的司官储也都把骆宾王有关的人犯都抓了起来,解送京师,下在大牢中,专等骆宾王来一并处决。

可是武则天居然下诏赦免了他的家人,连骆宾王本人也免了死罪,罚杖手心五十,发往山东守亚圣词。

亚圣是孟子的谥号,孟子主张君贱民贵,为人君者,当以万民为主,武氏罚他去守祠,要他把民贵的思想多研究下,那含意很明白,她今天代儿子出来治天下,不是跟儿子争皇帝做,而是为了天下众生,她比庐陵王理适合治天下。

中宗懦弱无能,当初登基后,以国事为儿戏的态度已是人所周知,徐敬业他们提出口号,要还政庐陵王,恢复大唐正宗,本来倒也是颇响亮的,可是经武氏这样一辗转解释,竟比直接辨解还有用,连一般的迂夫子,也都因骆宾王的事件拥戴武氏了。

皇帝是贤君。

皇帝是仁君。

这是天下百姓对皇帝一致的看法、武则天终于成功地一统天下,成为一个万人拥戴的皇帝了。

当然,还是有一些人不服气,不甘心的,他们是当年的掌权者,是李氏的重臣,但现在却被冷落了,他们自然很希望能推翻武氏,重立李氏的,可是看到了天下对武氏的归心,他们也不敢再有所行动或表示,只能偷偷地把这种心愿放在心里,慢慢地等待机会。

这种机会自然是等武氏殡天,他们也了解到,武则天在世之日,要推翻她是不太可能的。

日前唯一要担心的,便是立储的问题,庐陵王是她唯一的儿子,又是大唐唯一的正统传人,甚至于还当过皇帝,她在百年之后,应该是归政中宗了。

但是大家也担心武则天另立她娘家的人为后,弄个姓武的储君,那就很难说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