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五章废黜大唐王中宗(4/7)

是可以想知的。

尤其是那些国公们,他们更是感到十分的惶惑,他们的爵位是世袭的,父死子替,只要大唐不倒,他们的荣华富贵也是万年的。

事实上,他们虽不再掌朝中的大权,但实力仍然存在的,每个人都雄踞一州,领有三五万不等的兵力,这是大唐太宗留下来的一套保护皇室的妙策。

大唐的天下是靠着这些功臣们打下来的。

太宗贞观皇帝一统江山后,为了酬庸,把他们分封到各地去,建立外藩,也是永保子孙基业的一着妙策。

这些人的富贵跟皇室是唇齿相依的,一旦变元,他们的封爵恐怕也会跟着受影响,自己人心浮动。

但是武则天也想到这一点,她登基后,首先颁旨行文到各国公处,说明自己亲政,只是朝中一时乏人可继大统迟早还是会归政李氏的,所有唐家建制,概不更动,且各有升赏。

这些人都已位极人臣,官是做到顶了,再升也升不上去,武则天只有别树途迳,增加他们的领地,扩大他们所领的土地,准许他们扩充军力。

这是实惠的条件,比一切空洞的虚衔更靠得住,所以这一着也奏了实效,各地的国公在私下也受到了翼公秦琼(叔宝)和护公李靖的通知,说武后虽为女流,但是中宗生母,中宗昏弱不堪理政,武后精明能于,出而理民,实为万民之福,为天下众生计,请大家多加支持。

李秦两家一向是国公群中的领导者,他们掌握了全国一半的实权,也算是国公中的代表人,由他们出面说项做保证,自然是十分有力的。

所以武则天称帝,终于得到了各地的认可,大家纷纷上表拥戴,这下子她自是真正坐定了江山。

这年的元月,天下升平,河清海晏,几个地方都有奏章上报,禾生双穗,灾祸不生,处处丰收,四夷朝服,开贞观之后的又一次盛景。

武则天心中着实欢喜,她想到自己莫非真有点福气,上应天命,才有这一连串的祥瑞,于是下诏在长安市上大放花灯,与民同庆。

长安市上年年都很热闹,因为这些年由武后垂政,确也弄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最重要的一点是地能举拔人才,重用人才。

历代的皇帝没有一个是愿意做昏君的,每个人都想做个好皇帝,只不过他们的能力有限,而又听信妄臣,才把国事弄得一团槽。

武则天用人的标准却是分两部份,先考察他的才华,他手下有个绝顶才华的女才人上官婉儿,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无不熟练精读,而且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用中一些阁老大臣都是领略过了,每个人见她就怕。

文才要上官婉儿点了头才算,武才却要张昌宗推荐才作数,张昌宗不轻易推举人,他手下有着最精密的耳目,对那人的平素有行,早已调查得清清楚楚,被他看中的人,还要经过一些无意中的测试,通过这些,他才向上推举,而后经过上官婉儿的面试,才算是定局了。

再一经推定之后,立刻就赋以重任,那怕是一名布衣管吏,也能平步青云,跻身冠带之列。

但要这两个人的首肯,却是真不容易,与朝廷以前的科举取士大不相同。

不过科举之制一途上举拔。

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所举的只是一些重要人才,不过他们所举出的,都是绝对靠得住的真才实学!

可是在他们手中被刷下去的也不少,有的人在一方经特别推许,却在另一个人手中被刷下来。

因此,张昌宗和上官婉儿经常为这一点而争执,他们本来是一对欢喜冤家,互相倾慕,互相深爱着,武则天一直想为他们撮合,可是他们却经常为了选才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常使武则天为之烦心。

上元前夕,扶余国王张士远也远从海外赶到,向武则天道喜,他们是几十年的爱侣了,到了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能无畏无忌地相聚,出入宫围而不必避忌什么人了。

恋情未变,绮情渐淡,他们毕竟是上了年纪,不像年轻时那么缠绵缱绻了。

武则天对他到来是十分的欢迎,两个人拉着手,默视良久,张士远只问她道:“媚娘,你好吗?”

“好,你也好,好像比上次瘦了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