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山海经(2/7)

王守功(10)在《山东龙山文化》一书中指:“尧王城类型主要分布于沂山之南、蒙山以东的鲁东南地区。这一区域的地貌以丘陵为主,间有较大的河谷平原。该类型西、北两侧分别于尹家城类型、姚官庄类型相邻,东至黄海,南界约在陇海铁路以北。行政区划包括临沂、日照两市和江苏东北角之一分”“据遗址分布特可以推测,日照、临沂一带是尧王城类型的中心地带。这里地理环境特是地势平坦,土地沃,河众多,古代环境同现在差别较小。考古发现表明,这里龙山文化遗址十分密集,且不乏大型遗址”

嵎夷的北边界大约在青岛市区一带,附近的胶州市三里河曾经是古莒国的国都—介。山东省文考古研究所王守功先生在《山东龙山文化》一书中指:“山东地区四个地理单元中,华北平原与胶莱平原地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泰沂山系和胶东丘陵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在龙山文化时期,泰沂山系南北分属淮河和济两个系,两个域的文化面貌有很大的不同

顾诘刚(8)认为:“《山海经》则至今传,其中《山径》和《海经》各成一;《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图画作为说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记载”现代研究同意这一观,王宁(9)在“《山海经》的分篇问题”中说“《大荒四经》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海外四经》”因此,在考证《山海经》地望时,《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可以相互印证。

因此,龙山文化尧王城(两城)类型的分布区域为南起江苏云县,北到山东青岛市的东沿海一带。而这一带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基本都集中在日照地区,比如尧王城遗址、两城遗址、段家河遗址、东海峪遗址、另外还有大型大汶文化遗址如凌河遗址和丹土遗址。因此日照地区是尧王城类型中的重区域。

尧王城类型也称两城类型。张学海(11)在《试论莒地古文化古城古国》一文中指:“莒地龙山文化属两城类型。该类型的范围大在沂蒙山东南,尼山以东,以鲁东南地区沂沭河域为中心,北包鲁东胶州、崂山、青岛市区等地,南江苏淮北东地区,是龙山文化的主要地方类型之一。除莒地的四个龙山聚落群以外,尚有临沂东沂沭河中游群,临沂西、费县东北、平邑北半沂河中游、祊河域群,沂南东、临沂北境、莒县西南端沂河上游群,苍山南半、枣庄东南群,此外北面的诸城中北境、密南境、胶州西南境似有一小群,其东的胶州东北、青岛市区尚有少数遗址,不足10,未作群对待;南面的临沭、郯城及同其接境的江苏赣榆、东海、新沂也应有两三个小群,总计达11个聚落群,仅山东境内就有遗址450以上,占山东境内龙山遗址总数的三分之一

第五,《山海经》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时的顺序不同。

上述记录明确说明《山海经图》中,黑齿国在图的上方(南方),而汤谷在黑齿国的下方(北方)。这为《山海经》地望考证提供了方向上的坐标。

而嵎夷在中国东方的青州。《尚书.禹贡》曰:“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尚书。禹贡》又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浮于淮泗,达于河(荷)”历史上有人认为日照属于徐州。据《尚书。禹贡》的记载,沂河域属徐州无疑,但日照地区在沭河以东,似乎不属于徐州。因为徐州之民在《禹贡》中被称为淮夷,历史上也曾称为“徐夷”如果日照属于徐州,则日照先民应为淮夷或徐夷,显然与历史记载不符。日照地区在历史上和传说中从来没有淮夷或徐夷的记载。

《尚书》中嵎夷的地望

四,《山海经》有两分组成。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天南地北”的习俗有关。也就是说,古《山海经图》与现在的地理图在方位上不同。以《海外东经》的汤谷地望为例:“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稻啖蛇,在汤谷上。』是古本有齿字之证。“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海岱地区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及其地域分布

据《尚书.尧典》,羲和浴日的汤谷(旸谷)在一个叫嵎夷的地方。“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孔安国注云:“东夷之地称嵎夷。”

据以上背景和原则,我们通过研究鲁东南地区龙山时期(伯益为龙山文化后期东夷落首领)考古资料和历史地理文献,考察鲁东南地区沿海一带人文风山川地理形势,发现《海外东经》描述的地域与《尚书》中嵎夷的地望以及海岱地区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的分布极为一致,现报告如下:

据南宋或者清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中的禹贡九州图(12),日照地区应属于青州。图中以泰山、蒙山到羽山一线为界,其北为青州,其南属徐州淮夷,嵎夷恰恰就包括日照地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