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赵北期待德国先动手已经很久了,从苏联和德国签订停战协议的那一天起,赵北就一直在盼望着德国给他参战借,而现在,这个借
找到了,而且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
,能有什么参战借
比得上主持国际公理呢?能有什么战争借
比得上执行亚盟决议呢?
用伊朗的危急局势将亚洲联盟拖这场世界大战,
一步完成他为中国制订的全球战略。
当然,心理战只是小把戏,重戏还是钢铁对钢铁、烈火对烈火的战场厮杀,一旦战争开始,中国军队必须将战争
行到底。
潜移默化的影响无不在,而且效果也比较明显,以前,一些青年人对纳粹德国的“赫赫武功”有一
盲目的崇拜,有时候他们私下集会,也会竖起纳粹的旗帜,以示立场,但是现在,纳粹旗号已经基本上没人再用了,青年人已经明白过来,纳粹德国的所谓“赫赫武功”其实并不是德国的战争机
有多么
大,也不是德国的士兵有多么勇敢,纳粹德国在欧洲的胜利完全是沾了中国的光,如果不是中国在“亚洲解放之战”中击败了英国,并使英国失去了大量
民地,直接导致英国国力衰弱的话,纳粹德国又怎么可能横扫欧陆呢?如果英国不是因为军事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德国军队怎么可能那么快就征服了法国呢?如果不是中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沉重打击了英国皇家海军,就凭德国海军那
军舰,只怕还不够英国皇家海军
牙
的呢。
所以,今天的总统府会议,主要议题非常明确:准备打仗。
今天赶回总统府召集会议,其中一个议题就是心理战,不仅是对本国国民的心理战,而且也是对德国国民的心理战“得多助,失
寡助”这句话要活学活用,谁占领了
义制
,谁就可以代表正义。
至于中年人,他们虽然不像青年人那么狂,不过因为生活
平的提
,他们也对目前的现状非常满意,也正因此,当纳粹德国的铁蹄日益挪向东方的时候,他们也
觉到了一
威胁,这
觉是建立在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上的,事实告诉他们,纳粹统治并不像纳粹宣传机关宣扬的那样
好,那是一个死气沉沉、谨小慎微的社会。
这几年里,赵北一直在通过新闻媒不遗余力的对纳粹德国
行针对
的舆论攻击,从纳粹在欧洲建立的那一
“消灭劣等人
”的新秩序到纳粹在东欧地区建立的那一座座隔离营,从纳粹对新闻界的严厉
控到纳粹对统治区民间娱乐的各
限制…总之,只要是能让人对纳粹德国起反
的东西,赵北都通过电台、报纸
行了大量的报
,利用这
方式消除国民心中对德国残存的好
,毕竟,当年的中德“友谊”那是超越了
族和国界的,那个时候,国民需要接受德国光明的一面,但是现在,国际局势已经不允许国民再对德国拥有太多的
情了,现在,国民需要知
德国黑暗的一面,虽然这黑暗的一面更多的是纳粹集团造成的,但是现在的纳粹就代表着德国,德国=纳粹=黑暗,这个等式一定要在国民心目中建立起来,只要中间的那个“纳粹”不被抠掉,德国就代表着黑暗势力,而中国则代表着光明势力,光明必将战胜黑暗,人民也应该
定不移的站在光明一边。
当青年人和中年人转变亲德立场之后,舆论的准备就算是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趁打铁,将纳粹德国完全的妖
化,这个时候,报纸的报
就不必像以前那样“客观”了,必要的夸张和想象是不可少的,中国民众厌恶什么,报纸就应该报
什么,这倒不必赵北去亲自主持,他的手下有一帮这样的足以混淆视听的人才,而心理战
队也将随时跟踪国民心态的微妙变化,并
照这
变化调整战术。
青年人中的亲德情绪正在迅速消退,这固然是宣传的力量,但是更主要的还是中国国力和军力的日益增,当祖国已经
大到足以影响世界格局的时候,当祖国的军队已经击败了“日不落帝国”的时候,还有必要去崇拜外国么?完全没有必要了,所以,中国青年对赵大总统的崇拜那是非常正常的,也是非常狂
的,只要总统一声令下,他们中的多数人将毫不犹豫的走上战场,参加中国的国防军,去“周游世界”当然,这
说法夸张了些“周游亚洲”似乎更准确,毕竟,现在的中国,已经在亚洲各国普遍设立了军事基地或者海军基地,保卫盟友的同时,也确保了国家战略的实施。
所以,纳粹德国到宣扬它的“赫赫武功”只会使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产生厌恶情绪,德国这样
,那是贪他人之功以为己有,十分卑鄙,更让人无法容忍的是,纳粹居然以此证明日耳曼人
的“
贵”这简直是士可忍孰不可忍德国人是“唯一
贵”的人
,那么这言下之意,岂非是说中国人也是“劣等人
”不成?只要纳粹德国不改变这
无耻下
的宣传伎俩,中国青年就不会再去崇拜什么“超人的力量”有大总统崇拜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