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施肇基现,赫斯也有些惊讶,很快就站起
,主动向施肇基打招呼,并
情的邀请施肇基加
他与中国总统先生正在
行的这场谈话,而谈话的议题也是让施肇基有些惊讶的,因为赫斯先生的提议是,德国、英国、中国签订一份同盟条约,德国、中国承认英国对埃及、苏丹等非洲
民地的占领,而英国则承认德国、中国分别在欧洲、亚洲的“行动自由”
据赫斯的介绍,这个提议是他在飞机上琢磨
来的,倒不是德国政府的意思。
不过兴趣归
兴趣,赵北可从来也不打算跟纳粹结盟,纳粹德国只是他手里的一颗棋
,随时都可以牺牲的棋
,赵北真正
兴趣的其实是赫斯这个人。
鲁夫。赫斯可是“历史上”的大人
,他的
名倒不是这个德国副元首的
份,而是一次著名的“迷航”事件,那是在“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军方
照元首希特勒的命令制订了一份
侵苏联的“
罗萨方案”准备
攻苏联,但是当时,对英国的战争尚未结束,德国有可能两线作战,对此局面,赫斯非常担忧,他反对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之前
侵苏联,但是他的意见没有被接受,当时的情况是,德国如果不立即
侵苏联,就无法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而德国的国力和战略
资储备也支撑不起长期战争,所以,希特勒
持立即发起“
罗萨”行动。
施肇基当然不太清楚英国外大臣已经通过土耳其政府向中国方面转达了停战的意思,所以他也就无法理解为什么赵北现在对赫斯的这个提议如此
兴趣了。
于是,鲁夫。赫斯的“使命
”使他成为了世界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一名战俘,而赵北作为一名伪军事迷,对于这个人的经历也是有所了解,也正因此,他对此人非常
兴趣,想
明白他是否真是“神经错
”
看到赫斯的表现,赵北突然联想到了他自己,他也有一烈的“使命
”但是他与赫斯最大的区别在于,他能够掌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赫斯只能掌握住他
脑中的想象,而正是这
区别造成了“神经错
”与“亚洲英雄”之间的
烈反差。
确实,现在的亚洲各国舆论已普遍承认,赵北就是全亚洲的英雄。
主义者,这
人的行为很难以常理猜度,很难说他与施肇基接近是否真的像他自己宣称的那样是为了“团结同样
等的中国人”
一烈的“使命
”使赫斯意识到,如果不能尽快结束对英国的战争的话,德国将输掉这场战争,所以,他决定代表纳粹德国主动去与英国政府磋商停战问题,而他的这个决定却没有告诉任何人,希特勒不知
,赫斯的家人也不知
,知
这个行动计划的只有赫斯自己,而为了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赫斯也
行了准备,由于他会驾驶飞机,因此他想办法以练习飞行的名义
到了一架军用飞机,并对其
行了改装,以增加航程,然后,在留下一封给希特勒的私人信件之后,就驾驶飞机离开了德国,直飞英国,并在一座英国兵营附近
伞着陆,然后就被一名农夫发现,并被农夫送
了英国兵营,没费多少周折,赫斯就见到了他想见的人,英国的汉密尔敦公爵,并将他的来意告诉了公爵,随后,英国政府就知
了赫斯在英国降落的消息。
既然总统不反对,那么施肇基也只能着
听下去,虽然他也
持认为,赫斯的这个建议
本就不可行,英国政府不可能接受他的这个建议的,这不是英国的首相或者是政府可以决定的,这取决于英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如果失去了欧洲,英国就什么也不是了,保留非洲
民地又有多大的意义呢?而现在,英国国内民众情绪
涨,即使迫于选民的压力,英国政府恐怕也会将战争继续下去,何况还有一个
国站在英国
后呢。
说句实话,施肇基对赫斯的这个提议非常的不以为然,不过总统先生显然不这么看,而是饶有兴味的请这位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副元首阁下继续滔滔不绝的发表他的见。
得知赫斯私自去英国行“和谈”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非常恼火,但是木已成舟,他也想看看英国政府的反应,但是
乎希特勒预料的是,英国政府对赫斯的抵达表现得非常低调,只是承认了赫斯被捕的消息,但是没有向任何人透
赫斯与英国政府的谈话内容,事实已经很清楚了,英国不会与德国媾和,于是,希特勒立即下令开动德国的宣传机
,声称,赫斯副元首因为“神经错
”驾驶飞机“迷航”英国,他去英国完全是意外,没有任何政治目的。
很难说鲁夫。赫斯是不是疯
,他的言谈举止都没有神经错
的迹象,分析起来有条有理,虽然或多或少有些激动,但是可以看
,他的智商与正常人没有多大区别,不过就是想象力太丰富了些,而且似乎有一
烈的“使命
”让他认为他是德国人民的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