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部廷弼也是总统府常客,内幕消息比他掌握的更多。
“徐相,此事既然连你我都知道了,那么,你认为,总统会不会因为遭到反对而改弦更张呢?我看,此事之所以传出风声,恐怕不是总统有意试探舆论,而是给我们提个醒,不要撞到枪口上去。”
部廷弼见徐世昌似乎是有些身在局中,看不清楚大局,于是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
”啊?啊。原来如具。”
徐世昌这才恍然大悟,顿时明白过来,再联想到赵北平时的做事风格,从来就不打无准备之仗。赵北之所以敢向众人透露风声,只怕是早就做好了万全准备,不怕众人不服。
明白了这一点,徐世昌立刻闭了嘴,没人比他更清楚赵北的手段,这样一位军政强人,论心狠手辣。袁世凯比他差得远,论精明睿智,北洋众人中没一个有他那样的战略眼光,这样一个人,既然敢亮明立场再请客,那么只能说明一件事,他已做好了应变准备,即使反对声强烈,他也绝不会改变立场。
“果然是鸿门宴啊。”
想起离开天津之前王士珍的叮嘱,徐世昌立刻拿定主意,绝对不反对赵北的任何决定,绝对不再提起与汉纳根财团煤炭大战的事情。
不办托拉斯,不过少挣一点利润,办了托拉斯,尤其是办了那种足以影响烘炭价格的托拉斯,那实在是自讨没趣,想到这里,徐世昌也看开了。
其实,现在与徐世昌一样心神不宁的大有人在,《反托拉斯法》即将制订并颁布实施的消息就是赵北故意散布出去的。所以,听到风声的可不止是北洋财团,许多大财团的首脑人物也都知道中枢对托拉斯的立场,只是没有得到赵北的正面回应,众人多少还有些不死心,在他们看来,中国目前的工业规模还不大,即使出现一些大型托拉斯企业也不会威胁到中枢,相反,这些托拉斯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小当然,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外国不对中国工业品建立关税壁垒。
这一点,赵北也很清楚。不过他坚持认为,现在世界经济危机,这种时候谈什么工业效率有些不合时宜,资本没有立场,也没有道德,最大限度的榨取利润是资本的唯一目的,所以,这种时候。那些中小企业才是最重要的,大型企业可以通过裁员、收缩等方式渡过难关。但是中小企业却在经济危机中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稍有不慎就会在大型企业发起的价格战中倒下,而所造成的失业却不是大型企业愿意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