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就是等敌军过来了,这一等就是好几个钟头,到了下午两点钟,进攻方的部队就靠近了“安加拉号站”与此同时。刘复基派去森林伐木的那支部队也赶了回来,双方几乎同时接近堡垒,因此“安加拉,号站”最先打响战斗的不是木墙前的开阔地域,而是靠近森林的那片丘陵地带。
经过长途跋涉,发动进攻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已经筋疲力尽,本来是想赶到丘陵地带稍事休整的,但是没想到却突然在这里遭遇敌军,而同时,堡垒方向的炮兵也开了火,在两面火力夹击之下,最先赶到丘陵地带的布尔什维克部队迅速被击退,撤向后卫部队,一边就地防守。一边等待炮兵部队赶到,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安加拉号站”的炮火攻击。
站在“安加拉号站”的一座了望塔上,刘复基将战场的形势尽收眼底,对于布尔什维克部队的顽强战斗意志,他是非常佩服的,但是同时也认为对方指挥官是个草包,在明知己方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却仍然死守不退,这简直是在谋杀己方士兵,不过考虑到目前俄国布尔什维克部队的实际情况,似乎也不难理解这种战场形势,现在布尔什维克部队的许多指挥官其实就是以前的沙皇军队的军官,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称呼,过去叫“军官”现在叫“指挥员”虽然称呼换了,但是既然素质还是那个素质,那么,也就不必奇怪他们会将当年沙俄军队里的那一套僵化陈旧的指挥原则拿来继续使用了。
根据从恰克图转发来的情报分析,刘复基知道,现在的俄国苏维埃政权正在组建一支新的武装力量,据说战斗力相当强,不过眼前的这支敌军部队似乎没有接受过类似的改造,这从那僵化保守的战术就可以看出来。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钟,天快黑了,那支布尔什维克部队渐渐支撑不住,而且炮兵部队始终没有赶到战场支援,在这种情况之下,进攻方的指挥官终于决定面对现实,宣布停火,同时竖起了白旗,派人向防守“安加拉号站”的远东军团指挥官投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投降,刘复基一时有些难以置信,追问之下。才从那名接洽投降事宜的军官嘴里得知,那支布尔什维克部队之所以选择今天发动总攻,不仅是因为今天没有下雪,而且也是因为他们军营里的补给即将用尽,自从数千名援军赶到之后,军营里的物资短缺情况就很严重了。尤其是食品,只能再支撑几天时间。所以,指挥官决定冒险发动进攻。如果拿下“安加拉号站”就在这里过冬。并等待增援。但是没想到进攻受挫,而且最高指挥官也在战斗中被炮弹炸死,因此。剩下的人决定向防守方投降,以换取活命的机会,不然的话,即使能够活着逃回军营,只怕也会饿死在这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
刘复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受了这支敌军部队的投降,在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之后,就在军营里专门为他们划定一片靠近西南角的区域,同时向后方拍发电报,告之这里的形势。要求尽快提供更多的后勤物资,或者派人来将这些俘虏带到贝加尔港去,毕竟,这里的物资也不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