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
在对印度的前期攻击中,得到空军大力支援的中国装甲兵对战局起了决定作用,这一点几乎是勿庸置疑的。
这种看法并不是要贬低步兵师。
步兵师在次后依旧充分发挥了威力,但在对印度之前的战斗中,他们却无用武之地。
整个战局决定于对装甲兵的运用,这实质上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流派在运用装甲兵的原则上的斗争。
英国的军事首脑还是沿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则,他们把战车平均分配在整个战线上使用,尽管他们的精锐师参加了战斗。
中**队的战车指挥官们则认为,战车应当集中使用。
据此,在主攻方向集中了中国两个装甲军和一个摩托化军。
中国的军事理论认为战车只有一种用法,即大规模集中使用。
而英军指挥部并没有认同这种理论,而且没有积极采取对策。
甚至在中**队突破德里防线以后,英军将领来仍然没有能够集中他们的坦克以及火炮。
在战场上,英军的坦克战术也实在过于死板,而且流于形式。
中**队的战车军和装甲师不只是训练有素,拥有上等的通信器材,而且各级指挥官都充分理解到,必须在前线直接指挥战车部队。
这样,他们就可以及时利用战车战所带来的多变的情况和有利战机。
当然,虽然中**队十分器重战车,但中国的将军认为,战车没有摩托化步兵和炮兵的积极支援是寸步难行的。
第1装甲集群军集团重新在印度发起进攻。
8日,在几处同时突破勒德兰防线;第2装甲师占领巴伦布尔,分割了温迪亚山脉所有英印部队。
第2集团军的右翼占领了瓜廖尔地区,英印联军在这一地区的抵抗很快就被粉碎了。
11日,英印联军军开始由温迪亚山脉撤退,但为时已晚中**队装甲部队很快就切断了它的所有退路。
正当这些决定性的行动顺利发展的时候,英军则在通往温迪亚山脉的接近地上构筑防御阵地。
12日,一切情况已经明朗,在温迪亚山脉英印联军面临的灾难已成必然占领瓜廖尔以后,我第8军奉命在温迪亚山脉的两侧进攻,并占领博梅尔,从而切断中部地区英军和印军的退路。
第2装甲师开始攻击。
有炮火支援的敌军占领着山脊,我第2摩托车营已被阻于英军阵地前的浓密灌木林中。
敌人伪装得很好,我们的支援炮兵找不到目标。
中**队的增援部队已经调上来,它们是第第2营和一个工兵连。
这里是大起伏地,到处是茂密的灌木丛,极不便于战车通行,战车只能沿道路行进,而侦察得知,道路早已布了雷。
经过详细侦察以后,中**队指挥官判定,只有以步兵实施深远的迂回才有成功希望。
温迪亚山脉山坡上的地形简直坏极了,步兵都会望而生畏。
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敌人的防御也未必很坚固。
据此,战车只是虚张声势,并不出动,以火力掩护步兵行动。
在战车火力掩护下,第2摩托车营编好队形,没有乘车,徒步出发了,准备完成深远的迂回行动。
随后跟进的是第第2营。
该营向更右边插过去,在到处是灌木丛、乱石,并被沟壑隔绝的生疏地形上,进行艰苦卓绝的行军。
在夜暗中,只留下一个工兵连守卫火炮和战车。
114日早晨,我步兵平素一丝不苟的训练和强壮的体魄显示出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