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2团3营肩上的担子最重,其下属的第1、2摩步连得到了1个反坦克连的加强、第3摩步连得到了1个突击炮连的加强早早地隐蔽在了以北的河滩地里待命。
只要前面步兵的突破一成功,这些装甲、摩托化部队就将毫不犹豫地展开深远追击。第1、2摩步连的目标是推进到北吉田村北的铁路沿线地带,同时扫清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而第3摩步连将立刻顺着之前2个摩步连打开的缺口强袭茶水河上的桥梁。由于该地区日军的抵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营各连非常轻松地拿下了他们各自的目标阵地。
紧跟在突击2团3营右后侧的是该团的1营,他们的任务是摧毁一切残留的日军抵抗力量。吴民上尉刚离开了集结地,眼前便出现了一条狭窄的峡谷,部队就从这儿摸到了前进方向上一个日军主阵地的侧后。中国军队立刻展开了偷袭,当最后一阵凶猛的机枪扫射停止之后,阵地上就只剩下了日军战士的尸体。
与此同时,3营接到了快速向茶水河方向进军的命令,在其右后侧的1营也迅速cha上,紧随第3摩步连身后。沿途任何试图进行抵抗的日军阵地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解决,满地都是被遗弃的步枪和土黄色的军衣。
随着晨曦的到来,温度逐渐升高,晨lou将大气变得愈加潮湿,中国军队士兵大都扛着沉重的武器步行向前
对于防御的一方而言,坐等敌军的到来显然是最明智的选择,但可惜日军指挥官并没有这么做,他们已经撤退了。中国人一直在纳闷——到底会在哪里遇到第一次激烈的抵抗?
为了以防万一,保证步兵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足够的火力支援,各炮兵连一般都交替前进、布置新的火力位置,从而做到总能有一些大炮处于备战状态。而第2反坦克炮营则被分散到了每个营里,以排的形式跟随各连行动,随时准备迎接3式的出现。
战斗开始之后最活跃的就要数师长萧远了,也许是因为第一次临阵指挥一个师级规模部队,他压根就没待在自己的指挥车里过,不停地出现在各单位之间:一会儿他告诫这个连队要保持行进速度,十分钟后他就跑去视察了一个刚刚安置好阵地的炮兵连,紧接着又和一名肩膀上缠着被鲜血浸红绷带的士官攀谈起来。而他的参谋部被安排在了3辆装备有全套无线电通讯器材的装甲车里,全师所有的信息都将被汇总到这里,让参谋们去思考下一步路该怎么走。
开足马力赶往茶水河的突击2团3营在途经八岩村的时候遇到了意料之外的阻碍——1辆正在行进中的日军装甲列车!来自列车上的连续火力让步兵们感到消受不起,营长罗云少校责成第3连负责拔掉这个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2排1班的一等兵贾章描述了这个战斗过程:
“在干掉了一门122毫米的大口径榴弹炮后,我们端着枪、小心翼翼地沿着道路往前摸,并不停地用机枪向两边扫射。这时候,远处的地平线上有什么东西向我们冲了过来,定睛一看,竟然是一辆冗长的日本装甲列车!
它在距离我们100米处停了下来,紧接着车上的迫击炮和机枪就开始‘砰砰’作响。我马上卧倒,身体紧紧地贴在地面上,其他人也都趴在了地上,大伙互相对望了几眼,无奈地看着子弹从我们的头顶上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