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70徐州的变化(2/2)

城内如此,各乡却是要困难了一些。乡下人界虽浅脑却是死,不怎么劝说宣传,舍得自己脑袋后面挂了年份长短不一的辫的人却是没有几个。而且淮军人数不多,也不能见天撒下网去到乡下动手剪,乡下人除了有要事情也不会城,所以几个月下来,徐州乡下剪掉辫的人仍然不多。

除了这些明里暗里的好,徐州人的气神也比以往好了许多。坐着大轿小轿的大清官儿们也没了,张大帅不兴跪拜礼,淮安派过来的官员作派也与清朝的官员不同,见面说话和气,有事说事,断没有摆起官威,先打板再说话的理。官儿清廉了,底下狗一样汪汪的差役们也被全开革了,只留下几个老实的加新成立的警察系统内帮手,城内外的治安原本是淮军负责,原本就治理的平平安安,警察与城系统一建立,再加上内卫队接手抓捕肃反,市面上敢说大帅一句坏话的人也是看不到,更不要说偷拿拐骗了。虽说城和内卫有些吓人,不过只要是安生百姓,他们尽自凶狠也不能凭白无故的拿人,究其实里说来,百姓们还是很乐意看到如今的这番景像的。

等淮军一开,几个镇的主力大军和在徐州各雇佣的夫先后发,赫赫扬扬几万大军了徐州,大伙儿的神都被北伐战争所引过去了。徐州虽然归于淮安治下没有多久,不过得到的实惠好实在是太多太多,北京的皇上再正宗,也抵不过淮安张大帅给予的好那么让人发自真心的拥,除了那些吃亏的官绅之外,怕是徐州府境内几百万百姓,就没有几个不盼着淮军打胜的。

前方战事吃,对很多民政上的关切也少了一些,内卫队忙着防范异已份逆袭,警察城也加其中,把主要力用在靖安地面上了,淮军也开走了,这么着一来,很多乡间百姓还留有辫的就松了气,不少人带着积存很久的土产跑到徐州城内去贩卖,卖得现钱,好换线脑和油盐,最好,再给女人孩扯上几尺布。

从徐州当地雇佣了大量矿工,不盘苛待遇优厚,一座大矿山就得用好几千人,这还是用了蒸汽机节省了大量人力。这么着一来,矿山一项就把徐州府给盘活了,多少百姓人家得了实惠,虽不如淮军大兵拿地饷银多,不过那是人家拿命搏来地,就每天到上工到了下放工的人,月月往家里领真金白银,拿了银地人家,哪一家哪一不念淮安张大帅的好?大清开国两百多年,徐州人有哪一天享过这等好

开矿了,周围的营生也多了起来,光是饭馆怕就是多了几百家,相关的产业也极是兴盛,淮军占领徐州不过半年多光景,整个徐州的市面就比往年繁盛了十倍也不止!

诸事顺心,唯有割辫一项在徐州不大那么受迎。要说这辫原本也不是汉人的发式,只是清朝开国已经二百来年,当年留发不留的血迹早就透了,人心也习惯了这辫留在脑袋后面,仿佛没有了这玩意,人就不成个人,怪模怪样,见不得祖宗。淮军城之初,最惊吓人心的就是这些大兵光秃秃的脑袋,很是把徐州人吓了一,便是那再调的孩看到端着枪晃着刺刀光着脑袋巡街的大兵也是老实了几分,后来淮安派来了大批人,文武都有,大伙儿都是剪了辫,看起来也就没有那么怪了。只是后来官府张榜布文,要求大伙儿也剪掉辫的时候,徐州人就不那么乐意了。城市里的居民没有办法,巷的本躲不开,淮军一小队一小队的散开,见人就剪,一天不门没事,十天也忍了,可总不能半年不一次门?几个月下来,徐州和下属各州县的市民百姓十有八九都剪了辫,剪辫之初有哭的有闹的还有要上吊的,等时间久了倒也觉得脑袋后空的不再那么怪异,没有长辫还省了洗涤的麻烦,再加上淮安的宣传机构跟上宣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画册大量分发,把汉人在清朝国初那些因发惹来的事一宣传,舆论一起,大伙儿反而觉得留着辫还是件丢人的事,慢慢儿那些一直死着不肯剪辫的人也自己个讪讪剪了辫,徐州各府县治下还留有辫的,怕也只有那些七老八十听不见看不到死着准备留着辫棺才的老人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