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之后,献俘仪式仍然是一如既往的激动人心。左宝贵已经参与过一次,他在被调
第三镇之前,却正是在第一镇中担任副
的职务,在攻打江北大营立功后的献俘仪式上当然也大大风光了一次,后来他升了半级,加
了第三镇征战庐州,所以算起来,这已经是他第二次的献俘了。而聂士成则是第一次,沿途山崩海啸一样的
呼声令他分外激动,等到了张华轩检阅之时,他亲自带队献上敌旗,并且踩踏而过的时候,差
儿连
泪也落了下来,在他正在心里痛骂自己没有
息的时候,却是愕然发现,在自己的
边左右,不少淮军
弟都激动
泪…其实每一个淮军
弟,在经历这样的仪式之后,其军人的荣誉
与自豪
,总会上升好几个台阶,聂士成的表现,一
也不足为奇。
这个时候的苏北是最好的,沿途看去,全
是绿油油的麦地,成熟在即的麦
长的半人来
,在微风的轻拂下整齐的摇摆着,让人见之心喜。天气则是不冷不熟,
光的
力很足,长时间在太
底下会晒的人额
冒汗,不过也仅限于此了,天气并不炎
,一阵阵的微风
在人的
上,令人觉得异常舒适。除此之外,就是
路两边的树木,还有一条条蓄满了绿
的沟渠…在这样的
路和风景下行军,而且是献俘告捷,无论如何,是一件让人非常愉快的事。
常的治安。到了这时,内卫队渐渐不再
涉平常的地方事
,而是查探情报,靖安地方匪盗,防备镜外敌袭等等。
有鉴于此,政务在这一支队伍距离淮安尚且有数十里之遥的时候就派人前去迎接,计算人数,调查俘虏的年龄与健康状况,甚至把确定名册,分发至各矿山与田地的
事务都确定了,最先一批两千人的俘虏将被发往海州,那里的海港建设已经
了二期工程,同时还在修建不少的永固式炮台,需要的人手正是各地州府中最为缺乏的,这些只需要一日三餐就能苦
的俘虏在海州的官员
里,却是不折不扣的宝贝,只等献俘仪式一结束,就会把他们直接送到海州。
在咸丰六年的三月中旬,正式在所有的控制区域成立内镇,每镇有一定数量的正规军,大量地内卫队为辅助,这样,在主力
队离开防区
攻敌境之后,新成立的内镇军区可以完全接
原本野战
队的防御任务,甚至
照淮军营务
的设想,就是在主力
队存在的前提下,仍然可以由内镇来
防御地主要工作,负责协调境内地军力
置,刺探敌情,稳定地方,甚至征发军事
资与民这样的辅助
地任务,也可以让野战主力腾
手来,
给地方内镇去
行。这样一来,淮军的野战军镇与地方内镇形成互补之势,可以有效的弥补淮军主力人数不多的不足,而把内卫
队正式编
内镇,也让营务
不少人松了
气…毕竟,这样一支屠刀上染满鲜血的
队以后有了节制,总是会让人放心许多经过锻炼拥有新思维和务实
神的官僚,加上城
与警察,对每个城市人
不一的皖北城市的治理都显的卓有成效,地方迅速安定,土改
行之后农民对淮安政府的拥
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在得到百姓拥护之后的治理就显的更加容易,而在早期内卫
队的铁血压治下,领地内不可能有任何反对的力量与声音,地方的乡绅们老实的
合土改,安份守已,而商人们则欣喜若狂,在并
淮安
理后,显然在商业上的发展前途比原本清政府统治下要更加顺畅与前途光明。再加上内镇成立,相当数量的内卫
队
合少量的原主力淮军负责沿途地方的防备工作,这使得庐州这个新下的战区到淮安的沿途
路顺畅而安全,
本不必担心俘虏有所异动。
从四月中开始行军,到了月底的时候,大队的俘虏在两个营的淮军看押之下,终于了淮安境内。
淮军献俘是一件大事,虽然这样的形式已经有好几次,在英勇善战的淮军将士的努力下,这几个月来淮军连战连捷,整个苏北和皖北都落了淮军的掌握之中,如三河之役这样规模的大战已经并不能让人觉得特别的振奋---不过无论如何,胜利毕竟是胜利,况且克复徐州后,以往的矿山已经恢复了开采,又同时开发了不少新的铁矿铜矿与盐池,人力缺
很大,这一次新解来的俘虏正好能解决不小的人力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