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九章局势逆转(2/3)

可以说,除非帝国真有魄力为原弹制造独一无二的载机的话,就只能提弹小型化的程度,以满足“鹏”式轰炸机的搭载能力,最终由“鹏”式轰炸机来携带这特殊的炸弹。在27年下半年的时候“盘古计划”的负责人也首次明确了这个目标,即不惜一切代价让原得更小一,为此,甚至不惜推辞了原弹的试爆时间,好让研究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来积累原弹小型化的技术。而其最终目的就是将原弹的重量控制在5到8吨之间,尺寸缩小到可以由不经过“鹏”式轰炸机携带的地步。当然,到时候肯定要对轰炸机行改,而且肯定需要提前为此培训飞行员。

当时,取代“狼鸠”的“鹏”式轰炸机的研制度已经非常快了,而且肯定能在27年底服役。这新式轰炸机的最大载弹量超过了10吨而且在运载3弹葯的时候,最大航程达到了9000公里,其最大飞行度超过了10000(这几乎比当时大分的战斗机都要飞得),也正因为该轰炸机采用了大量的先技术,所以其研制时间接近五年之久,这在战争期间已经是相当长的了。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略轰炸机,其能普遍超越了国陆航在25年底开始测试的B。。是,当时“盘古计划”的度相当缓慢,而且最关键的原弹小型化工作展很不顺利。在27年中,原弹的模型实际上已经完成,甚至有基础制造第一枚试验型原弹,可是这试验型号的原弹重达50吨,在地面运送都相当麻烦,也没有哪一轰炸机可以运载这么重的炸弹。也就是说,如果原弹的小型化工作无法达标的话,那么

得为原弹专门开发一新式轰炸机。

这三办法分别是用轰炸机运载投送,利用从德国获得的火箭技术,制造一可以投送原弹的火箭,以及利用超程的型火炮来投掷原弹。相对而言,最后一办法是最不可行的,当时没有任何办法解决火炮发时的大过载,也没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基础。第二办法也不大可行,毕竟帝国研制火箭的基础相对薄弱,如果利用德国的技术,又要受制于人,最主要的是还得投不少的研制经费,以及不少的时间。最可行的自然是利用帝国的项,即制造能够运送原弹的轰炸机,来完成投掷原弹的任务。

吴林糠这批被挑选来地飞行员。实际上就是在行相关的训练工作。当时,除了向其他队传授驾驶新式轰炸机的经验之外,吴林糠他们几乎每天都要亲自驾驶飞机飞上一次,而且每隔几次,轰炸机就要以满载状态起飞。并且完成一些难度的投弹训练。当时,没有任何人有投掷原弹的经验,甚至连科研人员都不大清楚原弹到底有多大地威力,能够威胁到

新式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在27年初就已经立项,负责研制航空兵供货的西安飞机制造厂。当时,西飞大量借鉴了由哈飞,沈飞与南飞共同研制的“鹏”式轰炸机的设计特,通过适当放大,设计了一安装有六台活式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90吨,多18吨炸弹的“超级”轰炸机。这轰炸机当时被暂时命名为“凤凰”也有人称其为“火鸟。”可是直到28年初,其设计工作都没有完成,仍然在不断的修改,制造样机的事情本就没有提上日程安排。

击敌人。当时,负责与“盘古计划”有很大关系的“神弓计划”(该计划的名字来源于后日所用地神弓,而该计划的主要目地就是寻找一运载与投送原弹的合适的手段)就曾经提过三弹的办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