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有实积之数,有长短之数,有周径之数,有清浊之数。所谓实积之数者,黄钟长九寸,径九分,以黍实其中,其积九九八十一,此实积之数也;林钟长八寸,径九分,八九七十二,《前汉书》称八八六十四,误也。解
下文。馀律準此。所谓长短之数者,黄钟九寸,三分损一,下生林钟,长六寸;林钟三分益一,上生太蔟,长八寸,此长短之数也,馀律準此。所谓周径之数者,黄钟长九寸,围九分;古人言“黄钟围九分”,举盈数耳。细率之,当周九分七分之三。林钟长六寸,亦围九分;十二律皆围九分。《前汉志》言“林钟围六分”者,误也。余于《乐论》辨之甚详。《史记》称“林钟五寸十分四”,此则六分九五十四,足以验《前汉》误也。馀律準此。所谓清浊之数者,黄钟长九寸为正声,一尺八寸为黄钟浊
,四寸五分为黄钟清
;倍而长为浊
,倍而短为清
。馀律準此。 八卦有过揲之数,有归余之数,有
老少之数,有河图之数。所谓过揲之数者,亦谓之八卦之策:乾九揲而得之,揲必以四,四九三十六;坤六揲而得之,揲必以四,四六二十四。此乾坤之策,过揲之数也。馀卦準此。前卷叙之已详。所谓归余之数者:乾一爻三少,初变之初五,再变、三变之初各四,并卦为十四爻,三合四十二,此乾卦归余之数也。坤一爻三少,初变之初九,再变、三变各八,并卦为二十六爻,三合之七十八,此坤卦归余之数也。余卦準此。
老少之数:乾九揲而得之,故曰老
之数九;坤六揲而得之,故曰老
之数六。震、艮、坎皆七揲而得之,故曰少
之数七;巽、离、兑皆八揲而得之,故曰少
之数八。所谓河图之数者:河图北方一,南方九,东方三,西方七,东北八,西北六,东南四,西南二,中央五。乾得南、中、北,故其数十有五;坤得东、西、南、东北、西北,故其数三十;震得东南、西南、东、西、北,故其数十有七;巽得南、中、东北、西北,故其数二十有八;坎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中,故其数二十有五;离得东、西、南、北,故其数二十;艮得南、东、西、东北、西北,故其数三十有三;兑得东南、西南、中、北,故其数十有二。 揲蓍之法,凡一爻
四卦,凡一
爻,乾为老
,两多一少,非震即坎,非坎即艮。少在前,震也;少在中,坎也;少在后,艮也。三揲之中,
此四卦,方能成一爻。
爻亦如此:三爻,坤为老
,两少一多,非巽即离,非离即兑。多在前,则巽也;多在中,离也;多在后,兑也。积三爻为内卦,内
十二卦。一爻
四卦,三爻共十二卦也。所以
世之言者,以十
寄于十二支,各有五行相从。唯戊已则常与丙丁同行,五行家则以戊寄于巳,已寄于午;六壬家亦以戊寄于巳,而以已寄于未。唯《素问》以奎、璧为戊分,轸、角为己分。奎、譬在亥戌之间,谓之戊分,则戊当在戌也。轸、角在辰巳之间,谓之巳分,则己当在辰也。遁甲以六戊为天门,天门在戌亥之间,则戊亦当在戌;六已为地
,地
在辰巳之间,则已亦当在辰。辰戌皆土位,故戊已寄焉。二说正相合。
字书:戌,从戊、从一。则戊寄于戌,盖有从来。辰文从厂、音汉,从鳌R羯怼!蹲蟠》:“亥有二首六
。”亦用此髯帧4右摇⒁粢。从已。则已寄于辰,与《素问》、《遁甲》相符矣。五行土常与
相随。戊,
土也。一,
之生数也。
乃金之
,
寄于西方金之末者,生
也,而旺土包之。此戌之理如是。己,
土也。六,
之成数也。
乃木之母,
寄于东方木之末者,老
也。而衰土相与隐于厂下者,
土之暮也。厂,山岩之可居者。乙,隐也。
谓之十二辰,日月星谓之三辰,五生之时谓之五辰。五运起于角、轸者,亦始于辰也。甲已之歳,戊已黅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土运。角属辰,轸属已。甲已之歳,得戊辰、已巳。皆土,故为土运。下皆同此。乙庚之歳,庚辛素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金运,庚辰、辛巳也。丙辛之歳,壬癸玄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
运,壬辰、癸巳也。丁壬之歳,甲乙苍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木运,甲辰、乙巳也。戊癸之歳,丙丁丹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火运,丙辰、丁巳也。《素问》曰:“始于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
也。”凡运临角、轸、则气在奎、璧以应之。气与运常同天地之门
。故曰:“土位之下,风气承之。”甲己之歳,戊已土临角、轸,则甲乙木在奎、璧。奎属戌,璧属亥。甲已之歳,得甲戌、乙亥。下皆同此。曰“金位之下,火气承之”者,乙庚之歳,庚辛金临角、轸,则丙丁火在奎、璧。曰“
位之下,土气承之”者,丙辛之歳,壬癸
临角、轸,则戊已土在奎、璧。曰“风位之下,金气承之”者,丁壬之歳,甲乙木临角、轸,则庚辛金在奎、璧。曰“相火之下,
气承之”者,戊癸之歳,丙丁火临角、轸,则壬癸
在奎、璧。古今言《素问》者,皆莫能喻,故
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