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了地位等级的次序。我们请求废弃刺史,改设州牧,来应合古代的制度。”奏书被批准了。到朱博奏请恢复御史大夫的官位时,又上奏说:“汉家至德广大,在天下万里疆域裹设置郡县。部刺史奉命主管一州的政务,监督考察郡国,官吏和百姓都安定平静。按照先例,在部任职九年的举荐为守相,其中有卓异的才能、功绩显著的就进升提拔,职位低而奖赏丰厚,官员都勉力立功乐于进取。先前丞相翟方进奏请废弃刺史,改设州牧,俸禄为真二千石,地位次于九卿。九卿空缺,用政绩突出的州牧来补充,那么中等才能的人就会苟且保住自己罢了,恐怕功绩会衰败,为非作歹的人会制止不住。我请求废弃州牧,像原来那样设置刺史。”奏书被批准了。
朱博为人廉正节俭,不喜爱美酒女色游玩宴乐。从卑微低贱到富有尊贵,吃饭没有多种菜肴,案桌上不超过三个碗盘。夜裹安寝,很早起床,妻子很少能见他一面。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然而他乐于交结士大夫,当郡守九卿时,宾客满门,想要做官的就推举他,想要报仇的就解下佩剑给他带上。朱博像这样来趋办世事,对待士人,因此凭自己的力量有所建树,然而最终还是因此败亡。
当初,哀帝的祖母定陶太后想要求取尊号,太后的堂弟高武侯傅喜任大司马,和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一起坚持正直的主张。孔乡侯傅晏也是太后的堂弟,阿谀谄媚想要顺从太后的意
旨,适逢朱博刚刚被征召任用为京兆尹,就和他相勾结,图谋使太后获取尊号,来推广孝道。因此师丹首先被免官,朱博替代他当了大司空,屡次在内廷朝见进献密封的奏章,说:“丞相孑L光的志向在于保住自己,不能为国扰忧;大司马傅喜极其尊贵,是最亲近的亲戚,却奉承大臣,和大臣结成朋党,对政事治理没有益处。”皇上于是罢免傅喜,放逐他回到封地去,把孔光免为平民,让朱博替代孔光任丞相,封为阳乡侯,食邑二千户。朱博献上奏书推辞说: “按照先例,封给丞相的食邑不超过一千户,而惟独我超过规定,确实又惭愧又恐惧,希望退还一千户。”皇上允许了他的请求。傅太后怨恨傅喜不止,派孔乡侯傅晏婉言劝说丞相,命他上奏免去傅喜的侯位。朱博接受了太后的命令,和御史大夫趟玄商量,趟玄说:“事情先前已有判决,这样做岂不是不太合适?”朱博说: “已经答应了孔乡侯,是太后的意旨。平民相求,尚且为他去死,何况至尊的太后呢?我衹有一死罢了。”趟玄于是答应下来。朱博不愿意单独斥责举奏傅喜,由于原来的大司宰泛乡侯何武先前也因过错坐罪,免职回到封地,事情和傅喜相类似,就一起举奏:“傅喜、何武先前居官,都对政事治理没有益处,虽然已经斥退免官,但爵位和封地的赏赐也不是他们所应当得到的,请把他们都免为平民。”皇上知道傅太后平素怨恨傅喜,怀疑朱博、赵玄接受了太后的旨意,就召趟玄到尚书那裹去审问实情。趟玄招供服罪,皇上命令左将军彭宣与中朝官员一起审问。彭宣等弹劾奏道:“朱博是宰相,赵玄是上卿,傅晏由于是外家亲属而受封,居特进之位,都是辅佐大臣,皇上所信任的人,不考虑竭尽忠诚,以公事为重,致力于推广恩德教化,作百官的表率,都知道傅喜、何武先前已经蒙皇上恩诏作出决断,事情经过了三次赦免。朱博坚持旁门左道,损害皇上的恩德,来交结取信于显贵的外戚,背叛君主,偏向大臣,倾覆扰乱了政事的治理,是奸臣的首领,附和臣下,欺骗皇上,作为臣子不忠实,不守臣道。趟玄知道朱博所说的不合法制,歪曲道义附和听从,是大不敬。傅晏和朱博商量免去傅喜的侯位,是失礼不敬。我们请求皇上命谒者召来朱博、趟玄、傅晏下到廷尉关押犯人的牢狱裹去。”皇上命令说:“将军、中二千石、二千石的官员、诸位大夫、博士、议郎讨论。”右将军娇望等四十四人认为“如彭宣等所言,可以允许。”谏大夫龚胜等十四人认为“按《春秋》的大义,臣子用邪恶狡诈来事奉君主,国法难容。鲁国大夫叔孙侨如想要专擅鲁国的国政,就向晋国诬陷他的族兄季孙行父。晋国拘捕囚禁行父来扰乱鲁国,《春秋》重视并记载了这件事。现在傅晏放弃教令毁灭宗族,干预扰乱朝廷政事,结交大臣来欺骗皇上,由他设下计谋,是祸乱的主要来源。应该和朱博、趟玄同一罪名,罪名都是大逆不道。”皇上减免趟玄死罪三等,削去傅晏四分之一的食邑,让谒者持节召丞相到关押犯人的牢狱裹去。朱博自杀,封邑被收回。
当初朱博由御史大夫升为丞相,封为阳乡侯。赵玄由少府升任御史大夫,一起在前殿拜受官职,被引上殿堂接受策命时,有像敲钟一样宏亮的声音。这件事记载在《五行志》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