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以特进之官做皇帝的老师,每当国家有重大决策,皇上一定要询问张禹。成帝永始、元延之间,多次发生日食、地震,官吏和百姓纷纷上书说这是灾异感应,讥讽这是因王氏专权所造成的。皇上害怕灾异会多次出现,心裹惶恐不安,对大臣和百姓的上书没有明确表态,于是乘车到张禹府第,斥退左右侍卫,然后询问张禹对El食、地震的看法,并陈述了吏民对王氏的议论。张禹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后代势力弱小,自己平素与曲阳侯王根关系平淡,害怕被他所怨恨。于是对皇上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共出现三十余次日食,五次地震,其间有时发生诸侯相互残杀,有时是夷狄侵扰中原地区,灾变之异难以预见。因此古代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说怪神。从子贡之辈起就不再探讨性命与天道的关系,何况浅见鄙儒所说的话!陛下应修整治国政策以适应时局,与百姓同享福祉,这才是天经地义的。新学小生误人子弟,不应信任重用他们,应用经术去判断他们所说的话。”因为皇上平时就很信任、宠爱张禹,所以张禹一席之言打消了皇上对王氏的疑虑之心。事后,曲阳侯王根及各诸侯王的子弟风闻张禹的言论,都喜形于色,开始接近张禹。张禹看到当时常发生异常现象,而且皇上又身体欠佳,于是他择吉曰洁身斋戒、露蓍草于星宿下,以接天之气,端正衣冠而立筮占卜,如果得到吉卦,就禀告皇上,如果得到凶卦,他就感到忧虑。
成帝驾崩后,张禹又侍奉哀帝。他在哀帝建平二年去世,谧号节侯。张禹有四个儿子,长子张宏继承父亲的爵位为安昌侯,宫至太常,属九卿之列。其余三个儿子都任校尉散骑各从官。
当初张禹做成帝的老师时,将皇上在学习经文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记载下来,并加以注释,汇编成《论语章句》献给皇上。当时鲁扶卿和夏侯胜、王阳、萧望之、韦玄成都传授《论语》,并著书立说,观点各异。张禹先拜王阳为师,后投庸生门下学习《论语》,博采众家之长,独树一帜,最后脱颖而出,身份更尊贵。众儒生因此说:“如果想要融会贯通《论语》,就要学习张禹的文章。”此后,许多儒生都争相学习张禹的文章,其余各家学说渐衰。
孔光,字子夏,是孔子第十四代孙。孔子的儿子字伯鱼,名鲤;孔鲤的儿子字子思,名伋;孔伋的儿子字子上,名帛;孔帛的儿子字子家,名求;孔求的儿子字子真,名箕;孔箕的儿子字子高,名穿。孔穿的儿子名顺,孔顺担任魏国的丞相。孔顺的儿子名鲋,孔鲋曾担任陈涉的博士,死于陈地。孔鲋弟子襄为孝惠博士,长沙太傅。子襄的儿子名忠,孑L忠有二子:孔武和孔安国,孔武生延年。延年之子名霸,字次儒。孔霸之子就是孔光。安国、延年都以研治《尚书》成为武帝时的博士。安国官至临淮太守。孔霸也研治《尚书》,跟从太傅夏侯胜,在昭帝末年立为博士,宣帝时担任太中大夫,因为被选为教授皇太子经书,而升为詹事,高密相。这个时候,诸侯王的相都位在郡守之上。
元帝即位,征召孔霸为皇帝的老师,赏赐孔霸爵位为关内侯,封食邑八百户,号裹成君,任给事中,另外赏赐黄金二百斤,宅第一所,并将户籍迁移到了长安。孔霸待人谦逊礼让,不喜好权势,经常表示自己的爵位过高,没有什么品德才能可以胜任!皇上想要孔霸担任宰相的职务,自御史大夫贡禹死后,到薛广德罢免,皇上总想拜孔霸为相。孔霸让位,一而再,再而三,皇上知道他诚心实意地谦让,才没有任命他为相。这之后,皇上更加尊敬孔霸,赏赐也更加丰厚。等到孔霸逝世后,皇上身着丧服两次亲临哀悼,赐束园的秘器、金钱和丝帛,并按照列侯的礼仪策赠,谧号烈君。
孔霸有四子,长子名福,继承了关内侯的爵位。次子孔捷、三子孔喜,都担任校尉等官员。、孔光,是孔霸最小的儿子,对经学尤其精通,年纪不到二十岁,就被推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推举孔光品行端正,担任谏大夫。因为议论政事有与皇上意思不合之处,贬官为虹县县令,孔光白免,回家去教授经学。成帝初即位,了L光被推举为博士,多次让他负责平反冤狱,整治风俗,赈济灾民,孔光每次奉命出使都圆满完成任务,孔光的名声传遍朝野。这时,博士分三科选官,成绩优良的选为尚书,次一等的担任刺史职务,那些不通朝政事务的,就留待以后补任诸侯太傅,,孑L光以成绩优秀担任尚书,负责考察前代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多年研习精通了汉代的制度和法令。皇上很信任他,先后升迁为仆射和尚书令。皇上有韶书嘉奖孔光办事周密谨慎,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升任诸吏官,并任命他的儿子孔放为侍郎,给事黄门。几年后,孔光又升为诸吏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给事中,赏赐黄金百斤,兼任尚书。以后又升为光禄勋,仍负责尚书的事务,像过去一样担任诸吏给事中。孔光一共执掌朝政机要十多年,维护法度,修定制度。皇上有政事询问,孔光总是根据经典法律,以自己认为对的答案来回答,不希望与皇上的旨意苟合;正I如果有的时候皇上不听从,孔光也不敢强硬谏争,因此孔光当官时间很长,而且安全。有时他上书言事,已经写好的奏章总是删削修改,认为上书张扬皇上的过失,以此来求得忠直的美名,是做官的大罪。子L光推荐别人做官时,也惟恐被人听到。轮到放假之曰,回家休息,与兄弟、妻子儿女们说家常话时,始终都不提朝廷官署裹的政事。有人问孔光:“长乐宫温室殿的树,都是一些什么树啊?”孔光衹嘿嘿地一笑,并不回答,然后用别的话岔开去。孔光不泄露朝廷政事就是如此。孔光是皇帝的老师的儿子,少年的时候就以经学和品行而著名,当官成名很早,不结党扶植培养游说之徒,也不求助于别人。这既是他性格内向严谨的结果,也是他学宦早成的身世决定的。后来孔光从光禄勋升任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