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礼乐志(6/10)

邪王吉任谏大夫,他又给皇帝上奏书道: “想治理好天下的君主并不是世代都有的,公卿等官有幸身逢其时。却没有建立万代的长远计策,帮助圣明君主达到三代那样兴盛的人。他们的任务衹是靠官署文书来判决官司听取诉讼而已,这不是天下太平的根本所在。现在庸俗的官吏所用来统治百姓的,没有可以世代通行的礼义条文,就用自己的想法去附会,各自图一时的安定。因此狡诈虚伪便萌发,刑罚没有边际,朴实日益消失,恩爱逐渐淡薄。孔子说‘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礼更好的了,,这不是空话。愿同大臣一起选拔儒生,继承旧时礼仪,彰明王者的制度,督促一代的百姓,达到仁爱长寿的境地,这样民俗又怎么不如成王康王?长寿又怎么不及高宗呢?”皇上没有采纳他的话,王吉就称有病而辞官。

到成帝的时候,犍为郡在水边得到古磬十六枚,议者认为这很吉祥。刘向根据这个情况就劝说成帝道:“应当兴建辟雍,设立庠序,陈设礼乐,使雅颂之声盛隆,使揖让的礼仪盛行,用来教化天下。如果这样还没有形成天下太平,还从没有过。有人说,礼不能都齐备。礼是以教育人为根本的,即使有过错,这些过错也还是教育人。刑罚的错误,有的就让人或死或伤。如今的刑法,不是皋陶时候的法令了,有关部门制定法令,说删就删,说增就增,衹是为了援助常世的要事。至于增设礼乐,就说不敢,这是敢于杀人而不敢于教育人。为了俎豆这样的礼器和管弦这样的乐器没有齐备,因此就绝对不去做,这是放弃没有齐备的一点小东西而结果成了大部分都不具备的局面,没有比这更亏的了:用教化和刑法相比较,刑法比较轻微,这是抛开重要的东西而去急着处理轻微的东西。况且教化是依靠它来治理国家的,刑法是用来辅助治理的。现在抛弃应该依赖的而惟独建立衹是用来起辅助作用的东西,这不是达到天下太乎的方法。从京师有违抗不孝顺的子孙到那些遭受大辟杀戮之刑的入不断,这是由于不通晓仁、义、礼、智、信五常的道理的缘故。汉朝继承了周朝千年的衰败,残暴秦朝的遗留弊端,百姓逐渐染上坏习俗,贪婪险恶,不懂道理,不告诉他们教化,衹用刑罚来约束他们,民俗始终不会改正。所以说: ‘用礼乐来引导百姓,他们就会和睦。,原先,叔孙通将要制定礼仪时,遭到齐地、鲁地读书人的非议,但最后还是成为汉朝儒生的宗师,功业流传后代,成为法典。”成帝就把刘向的话交给公卿讨论,正好刘向病逝,丞相大司空就请求皇上设立辟雍。巡视长安城的南边,确定位置的表还没有制作好,成帝就驾崩,群臣就引用这件事来为他确定谧号。

等到王莽称号为宰衡,想迷惑众人,就兴建辟雍,因此而篡夺了帝位,国内人开始反叛他。世祖光武帝受天命使衰落的汉朝重新兴盛,他治理乱世,使之恢复正常安定,把国都改定在洛阳。在位三十年,四夷臣服,百姓家家富足,政治教化清明,于是建立了明堂、辟雍。显宗即位,亲自主持礼仪,在明堂祭祀光武皇帝,在辟雍奉养三老五更,礼仪细节既多又完美。但道德教化没有广泛传播,是因为礼乐没有具备,群臣百姓没有可述说的,而且庠序还没有设立。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匮之上,却停止不干了,我也不再去教谕他了。”现在叔孙通所撰写的礼节仪式,和律令一同记绿着,被法官所收藏,但法家又没有再传下来。汉朝的典籍就再也不加着录,百姓臣子也不再提及。还有叔孙通去世之后,河问献王选取一些礼乐旧事,慢慢加以增加辑录,达到五百多篇。现在的学者却不能彰明,衹是向天子推荐《士礼》,所说的道理又多有错误,因此君臣长幼相处的规则渐渐模糊。

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百姓的思想变好。它感动人的力量深厚,转变风气转换习俗容易,因此先王就标举它的教化作用。

人有感情、思想和智慧的本性,却没有哀乐 喜怒的常态,有感应就有活动,然后思想和心计 就形成了。因此细微蹙急的乐声响起来,人就思 想忧虑;舒徐和缓的音乐兴起,人就高兴;高亢 激扬的音乐兴起,人就意志坚强;正直纯洁的音 乐兴起,人就肃然起敬;宽广流畅的音乐兴起, 人就仁慈爱人;淫邪散乱的音乐兴起,人就邪 恶。先王为这种混乱感到耻辱,就制定了雅颂之 乐,本着人的情性,考察音乐的限度,根据礼节 仪式进行制作,配合阴阳之气的调和,引导五常 的行动,使它外露而不离散,隐藏而不凝滞,刚 气不怒,柔气不慑,阴阳刚柔四者通畅,汇合在 身中,而散发在身外,阴阳都能安于自己的位置 而不发生冲撞,这足以感动人的良心,不使邪气 侵入,这是先王设立乐的方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