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是上天所施行,大地所造化,人间所行之事的记载。十一月时,是《干》卦的初九,此时阳气埋伏在地底下,开始时显露为一体,万物开始萌芽生长,种子种于阴气极盛的地方,所以黄钟就是上天的正统,律长有九寸。九是用来穷究和中和的,是万物之首。《周易》上说:“建立上天的规律,就是阴和阳。”六月,是《坤》卦的初六,阴气从阳气极盛的地方接受孕育,用来继续培养万物使之开始萌生,让万物得以生长,在未位变得茂盛,让种子变得刚强壮大,所以林钟就是大地的正统,律长有六寸。六是因为含有阳气的散发,盛行于天地四方,使刚和柔各自有体。 “建立大地的规律,就是刚与柔。”“《干》卦可以知道最初的,《坤》卦可以生成万物。”正月,《干》卦的九三爻,万物开始通气,聚集起来在寅时长出,人类捧着它使它成形,用仁德来抚养,用道义来对待,使事物各自得到自己发展的规律。寅位,属木,是五常中的仁;它的声音,是商调,是五常中的义。所以太蔟就是人类的正统,律长有八寸,就像八卦,伏羲氏用它来理顺天地,通达神灵,类推万物的情状。“成为人的原则,就是仁与义。”“在天形成天象,在地就形成形体。”“君王用来总结形成天地的规律,用天地合理的规律来规矩百姓。”这就是对三律而言的,这就是三统。
五声在三正中,黄钟在子位为天正,林钟在未位,其相对冲的是丑位,为地正,太蔟在寅位为人正。三正用来端正开始,是用地正去适应它开始于阳东北的丑位。《周易》上说“东北丧失了同类,最终一定有福”,这是答和应的规律。黄钟如果为宫声,那么太蔟、姑洗、林钟、南吕就都用正声相应,没有一点多余的,不再为其他律音所利用,这是同心齐力的道义所在。不用黄钟而用其他的律,即使从它所在的月份为宫调,那么与它相和应的律音也会有差异,不能得到它正确的音高。这就是黄钟高高在上的缘故,没有与它相并列的。
《周易》书上说:“天的奇数和地的偶数就组成了数字。”天的数字从一开始,其总和为二十五。它的含义用三来记数,所以放一个就得三个,又有二十五分之六,一共放二十五个,为终天之数,得八十一,用天地五位的最后一个数以十乘之,得到八百一十分,印证了历法一统有一千五百三十九年的章数,这是黄钟的积数。用这个含义,就形成了十二律的直径。地的数字从二开始,其总和为三十。它的含义用二来记数,所以放一个就得二个,一共放三十个,为终地之数,得到六十,用地的中心数字六来乘以六十,得三百六十分,正好是一年的天数,这是林钟的积数。人,继承天意顺从地意,调节气形成事物,统率八卦,调动八风,治理八政,端工正八节,调和八音,舞蹈八佾,监察八方,身游八荒,用来完成天地所有的功业,所以八乘八得六十四。它的意义包括了天地所有的变化,用天地五位的最后一个数十来乘以六十四,得六百四十分,应了六十四卦,这是太蔟的积数。
《尚书》上说:“天的功业由人来代替。”天兼有地,入以天为准贝0,所以用天数五位的和来乘以它们“衹有天是最大的,所以尧遵守天的法则”就是这样。地用中心数字来乘,是因为阴气的规律是主持内部,就像在中锁的位置一样。三统互相贯通了,所以黄钟、林钟、太蔟的律长都达到了,没有多余一分。
天数的中间数字是五,地数的中间数字是六,这两者都是合。六是爻位,五是声位,在天地四方流动不息。虚,爻位和律都有阴阳,它们上下运行,共有十二个,这样律吕就相和谐了。原始混沌之气中,把天地人三者混合为一。极,是中正的意思。元,是开始的意思。从子时开始起动,在十二辰中运行。在丑时用三乘子时之数,得三。又在寅时用三乘以丑时之数,得九。又在卯时用三乘以寅时之数,得二十七。又在辰时用三乘以卯时之数,得八十一。又在巳时用三乘以辰时之数,得二百四十三。又在午时用三乘以巳时之数,得七百二十九。又在未时用三乘以午时之数,得二千一百八十七。又在申时用三乘以未时之数,得六千五百六十一。又在酉时用三乘以申时之数,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又在戌时用三乘以酉时之数,得五万九千零四十九。又在亥时用三乘以戌时之数,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这是由于阴阳相和,气播洒在子时,用来生成万物。所以在子时滋养,在丑时萌芽,在寅时慢慢生长,在卯时冒出地面,在辰时努力向上生长,在巳时就已经强盛起来,在午时就一下全都布满了,在未时开始有滋味,有申时各自保持自己的形状,在酉时就收获已经成熟的,在戌时全部都收获了,在亥时就全都收藏起来。在甲脱出甲壳,在乙轧轧而出,在丙显然易见,在丁强盛壮大,在戊丰盛茂密,在已有形可认,在庚收敛改变,在辛都是新收成的,在壬怀孕,在癸进行测量。所以阴阳施行与转化,万物的终结与开始,既依照律吕而进行,又经过丫曰辰,这样变化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