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他被举荐为孝廉,经多次调任做到河南尹、虎贲中郎将。
当时董卓准备改立皇帝,任命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害怕卷入董卓的祸乱,跑到南阳。正好长沙太守孙坚杀死南阳太守张咨,率领部队服从袁术。刘表上书推荐袁术担任南阳太守,袁术又上书举荐孙坚领豫州刺史,让孙坚率领荆州、豫州的部队,在阳人击败了董卓。
袁术的堂兄袁绍趁孙坚讨伐董卓没回来,路途远,派部将会稽人周昕夺取了孙坚的豫州。袁术很生气,打跑了周昕。袁绍商量想立刘虞为皇帝,袁术喜欢放纵,害怕立年长的人做皇帝,就藉口公众的意见不肯答应,积到一块两人就产生了隔阂。于是两人各自结交党羽作为外援,用以打对方的主意。袁术结交公孙瓒,而袁绍联合刘表。豪杰之士大都依附袁绍,袁术发怒说:“这些竖子不跟随我,反而跟随我家的奴仆吗?”又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氏所生,袁绍知道后大怒。初平三年,袁术派孙坚攻打在襄阳的刘表,孙坚战死。公孙瓒要刘备同袁术合谋共同逼迫袁绍,在袁绍和曹操的联合进攻下,全被打败。四年,哀术率领部队进入陈留,驻扎在封丘。黑山剩下的贼寇以及匈奴于扶罗等帮助袁术,在匡亭与曹操会战,结果大败。袁术退兵守保雍丘,又率领剩下的人马奔往九江,杀了扬州刺史陈温,自己领扬州刺史,还兼称徐州伯。李催进入长安,想结交袁术作为外援,就任命袁术为左将军,假节,封他为阳翟侯。
起初,袁术在南阳时,尚有几十万户、几百万人口,但他不注意整治法令制度,靠抄掠积蓄,奢侈放纵,贪得无厌,百姓对他很厌恶。袁术年轻时见到谶书上说“取代汉朝的是当涂高”,就是说自己的名字和谶书符合。又因为袁氏出于陈国,是舜的后代。以黄德代替赤德,符合五德运行的次序,所以心存僭越反叛的想法。他听说孙坚得到了传国玺印,就关押孙坚的妻子夺得玺印。兴平二年冬天,天子流离在外,在曹阳战败。袁术大会部下,对他们说:“现在全国形势纷扰混乱,刘氏衰弱。我家四代担任三公宰相,百姓归顺,我想上应苍天,下顺民心,你们大家看怎么样?”众人都不敢回答。主簿间象上前说道:“过去周朝从后稷到文王,积累恩德和功绩,拥有三分之一的天下,还服从事奉殷天子。您虽然世代兴旺,能比得上周朝的昌盛吗?漠室虽然衰弱,也没有到殷纣衰败的地步。”袁术哑口无言,派人召张范,张范推托生病,派弟弟张承前来应付。袁术问张承:“从前周天子衰败,就出现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秦朝政治混乱,汉朝接替秦朝取得政权。现在我凭藉广阔的土地,众多的士人和百姓,想向齐桓公求福,和汉高祖比拟功业,可以吗?”张承回答说:“遣取决于德行而不在人多。要是能够施行德政,符合天下人的需要,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可以成为霸主天子。如果僭越犯上,不加节制,违背时势去做,这是大家要废弃的,谁又能使它兴盛呢?”袁术听了很不高兴。
白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孙策又统领孙坚的部下,袁术派孙策进攻杨州刺史刘繇,打败了刘繇,孙策趁机占领江东。孙策听说袁术准备僭称天子,写信劝阻袁术说:董卓残暴无道,凌逼毒虐朝廷,对太后施加毒手,凶残波及弘农,天子流离在外,皇宫宗庙被烧毁,因此豪杰之士愤然勃发,迅速堀起。元凶董卓死后,年幼的天子东返,就派出使者,奉了朝廷命令,宣扬朝廷恩德,要求停止战争,修治文德,与朝廷一道从头开始。然而黄河北面的袁绍联合黑山贼寇存有不良企图,曹操祸害束部徐州,南面刘表在荆州僭号并制造祸乱,公孙瓒在长城以北反叛,刘繇凭藉武力割据,刘备争夺盟主,所以没能听从收起武器停止战争的命令。原以为您同国家想法一致,但您丢下国家不管,完全抱着自己夺取天下的打算,这恐怕不是全国对您所抱的期望。成汤讨伐桀,说“有夏罪恶很多”;周武王讨伐纣,说“殷朝的罪恶很重”这两位天子,虽然有圣明的道德,假使当时的天子没有不合道德的罪遇,就无从强取天下。现在的皇上对天下并非犯有罪恶,衹是因为年纪小,被强暴的大臣胁迫,与成汤周武王时代不同。另外,听说年幼的皇上贤明有识,聪慧敏捷,有早熟的资质,天下虽然还没有享受到皇上的恩泽,但心裹都归顺他。假使辅助天子,振兴朝廷,那么就具有周公旦、召公奭的美德,这是天下人的期望。您家五代继承汉家宰相职位,显贵受宠的兴旺程度,谁都没法相比,所以应该效忠朝廷,守持节操,以报答天子。当代人不少受图谶纬书的迷惑,把毫不相下的词句胡乱附会到一起,衹是为了讨主子的欢心,不管成败的大计。这是从古到今慎之又慎的事情,怎么可以不认真考虑!忠言逆耳,不同的意见招致仇恨,但衹要对尊贵贤明的人有好处,我就不敢隐瞒不说。
袁术听不进去,孙策于是同他断绝了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