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操破琼,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高览、张郃等攻操营,不下。二将闻琼等败,遂奔操。于是绍军惊扰,大溃。绍与谭等幅巾乘马,与八百骑度河,至黎阳北岸,入其将军蒋义渠营。至帐下,把其手曰:“孤以首领相付矣。”义渠避帐而处之,使宣令焉。众闻绍在,稍复集。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沮授为操军所执,乃大呼曰:“授不降也,为所执耳。”操见授谓曰:“分野殊异,遂用圮绝,不图今日乃相得也。”授对曰:“冀州失策,自取奔北。授知力俱困,宜其见禽。”操曰:“本初无谋,不相用计。今丧乱过纪,国家未定,方当与君图之。”授曰:“叔父、母、弟悬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操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遂赦而厚遇焉。授寻谋归袁氏,乃诛之。
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及军还,或谓田丰曰:“君必见重。”丰曰:“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许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若军出有利,当蒙全耳,今既败矣,吾不望生。”绍还,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
官度之败,审配二子为曹操所禽,孟岱与配有隙,因蒋奇言于绍曰:“配在位专政,族大兵强,且二子在南,必怀反畔。”郭图、辛评亦为然。绍遂以岱为监军,代配守鄴。护军逢纪与配不睦,绍以问之,纪对曰:“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节,不以二子在南为不义也,公勿疑之。”绍曰:“君不恶之邪?”纪曰:“先所争者私情,今所陈者国事。”绍曰:“善”乃不废配,配、纪由是更协。
冀州城邑多畔,绍复击定之。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夏,薨。未及定嗣,逢纪、审配宿以骄侈为谭所病,辛评、郭图皆比干谭而与配、纪有隙。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害,遂矫绍遗命,奉尚为嗣。
译文
(袁绍)
◆袁绍传,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司徒袁汤的孙子。袁绍的父亲袁成,做过五宫中郎将,身体强健,喜欢结交,从大将军梁冀起没有不和他要好的。
袁绍年轻时做过郎官,后被任命为濮阳长,遇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服完三年丧礼,袁绍回想感叹自己从小失去父亲,又为父亲服丧礼。服丧期满后,他搬到洛阳居住。袁绍有风度,容貌漂亮,对±人仁爱,注重名声。袁绍先人世代担任三公,宾客归附,加上袁绍降低身份倾心结交,所以士人全部抢着投奔他。来的士人不论贵贱,在礼节上袁绍舆他们对等,来拜访的宾客的各种车辆挤满了大街小巷。皇帝身边的侍臣对他很反感。中常侍趟忠在禁中说:“袁本初安然而做抬高自己名声身价的事,喜欢养不怕死的人,不知道这小子究竟想干什么!”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听到以后将袁绍叫来,拿趟忠的话训斥他,但袁绍始终不改。
后来袁绍被大将军何进召为属官,担任侍御史、虎贲中郎将。中平五年,朝廷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任命袁绍为佐军校尉。
灵帝去世,袁绍劝说何进征召董卓等各路部队,胁迫太后杀掉众宦官。何进调袁绍担任司隶校尉。其事已记载在《何进传》。等到董卓率领军队到京师,骑都尉太山人鲍信劝说袁绍说:“董卓控制强大的军队,将有叛变的意图,现在不早点儿设法对付,必定被董卓控制。趁着董卓刚到,士兵疲劳,袭击董卓,可以捉住他。”袁绍害怕董卓,不敢发兵。不久,董卓商议想废掉皇帝重新立帝,对袁绍说: “统治天下的君主,应当找贤明的人担任。我每次想到灵帝,都令我愤恨。董侯好像还可以,现在应当立他为皇帝。”袁绍说:“当今皇上年纪正轻,没有什么错处传扬于天下,假使您不顾礼法,随心所欲,废掉嫡嗣而立庶子为皇帝,恐怕大家觉得不大妥当。”董卓手按佩剑怒斥袁绍,说:“你这小子胆敢这么说话!天下的事情,难道不由我说了算?我想这么做,谁敢不服从!”袁绍机智地回答说:“这是国家大事,请到外边同太傅一块商议。”董卓又说: “刘氏的后嗣不足以留着。”袁绍勃然大怒,说:“天下强横的,难道衹有你董公!”横陈佩刀,一躬到底,径自出门而去。他将符节悬挂在上束门上,逃奔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