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办了。希望您能先平定河北,然后修整恢复旧日京城,进兵楚郢【yǐng】,指责他们不向朝廷纳贡。天下人都明白了您的意思,就人人安下心来。必须天下彻底安定,才能说到古制问题,这符合国家长久的利益。”曹操回信说:“不是足下的提醒,损失就大了!”于是九州之议作罢。
【恢复九州古制实质上是为曹操自己增加地盘。此事在陈寿的《三国志-荀彧传》中同样被记载,但不见于《资治通鉴》。这是在曹操己方势力问题上的曹荀第一次意见分歧。但在早年群雄并起,一片混乱的时候,曹操在很理智地控制自己的野心。而在八年之后,曹操想自封魏王同样被荀彧反对,此时,曹操便将荀彧除掉。】
建安十二年【207年,献帝在位】,曹操上书称赞荀彧的功劳说:“从前袁绍作乱,在官渡集结大军,当时我们兵寡粮少,打算退回许昌。尚书令荀彧极力申述应当坚守的好处,高屋建瓴提出作战方略,启发我的思想,改变了我错误的打算,加固营垒顽强守卫,缴获了敌人军备,终于打垮强敌,转危为安。袁绍战败后,臣的军粮也用完了,打算要舍弃收取河北的计划,转而图谋荆南。荀彧又详尽说明得失,以改变臣的意见,因此能够回师冀州,平定四个州郡。当初如果臣从官渡退兵,袁绍必定击鼓前进,敌人占了上风而勇气百倍,臣的军队胆怯不前士气低落,有必败的形势,没有一点会胜利的机会。又如果南征刘表,丢下兖州、豫州,饥军深入,跨越长江、汉水,不光难以得利,还会失去依托。而荀彧提出这两条计谋,转败为胜,转祸为福,谋略非凡而功劳出众,臣是比不上的。所以先帝看重指挥调度的功劳,而给予搏击斩获者的赏赐就较少;古人重视运筹帷幄之功,看轻攻城拔寨之勇。追论荀彧的功绩,足以享有高官厚禄。而天下人不明情况,他所得到的与他的功劳不相称,臣实在对此遗憾,请求重新评议,增添他的食邑。”荀彧极力推辞。曹操劝导他说:“从前介子推有话说:‘盗窃别人财物,尚且叫做盗贼。’何况先生奇谋超群,关系到天下兴亡,我难道可以独占功劳吗?虽说仰慕鲁仲连清高的行为,还是效法圣人通达时务吧!”于是增封一千户,加上以前的共两千户。又要任命他为正式的尚书令,荀彧让荀攸也极力推让,达到十来次,这才作罢。曹操将要讨伐刘表,询问荀彧用兵方略。荀彧说:“如今中原已经平定,荆、汉知道将要灭亡了,可声言从宛、叶进兵而从小道轻骑奔袭,以出其不意。”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这时刘表病死。
【个人认为,曹操此举有拉拢荀彧之嫌。】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联名推戴曹操晋封国公,赐予九锡仪仗器物,秘密地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说:“曹公本是发动义兵,以振兴汉朝,虽然功勋卓著,还保持忠贞之节。君子爱人要合于道德,不应该这样。【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曹操心里难以平静。等到南征孙权,曹操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趁机表奏把荀彧留下来,说:“臣听说古代排遣大将,上面设有监军,下面派有相助的副职,以此来显示国家的尊严,减少过失。如今臣正要渡江,奉辞伐罪,应当有尊贵的使节来庄重地奉行王命。文武并用,自古有之。使持节侍中守尚书令万岁亭侯荀彧,是国家的重臣,德行遍及华夏,已经到了军队的驻处,便于和臣一道进军,宣示朝廷命令,用威德镇抚敌寇。军贵神速,来不及请示,臣私自留下荀彧,以作重要的助手。”奏书报上去,皇帝答应了他,于是任命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谋丞相军事。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曹操赠送他食物,打开一看,却是空盒,于是荀彧服毒而死。当年五十岁。皇帝为他难过痛惜,祭祀之日因此而不奏乐。谥为敬候。第二年,曹操终于称了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