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顾”,四叫“八及”,五叫“八厨”,与古时候的“八元”、“八凯”相似。窦武、刘淑、陈蕃称“三君”君,是说为一世所宗。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称“八俊”俊,是说人中的英杰。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称“八顾”顾,是说能够用自己的道德品行为人拥护,张俭、岑日至、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称八及”及,是说能够引导别人宗仰。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称“八厨”,是说能够用钱财救人。又张俭乡人朱并,按照中常侍侯览的意旨,上书告张俭与同乡二十四人别立名号,共为朋党,企图危害国家。以张俭及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乾为“八俊”,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祗、宣靖、公绪恭为“八顾”,朱楷、田。。、疏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褒为“八及”,刻石立于郊外。
共为朋党,张俭是太帅。灵帝下诏逮捕张俭等人,但诏书上不写朱并的名字。以示保密。大长秋曹节因此示意有关官员上奏逮捕前党人先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额、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翌、河内太守魏朗、山阴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太尉掾范滂等一百多人,都死在狱中。其余的有的在被捕之前就死了,有的逃跑了没被捉捕。
自此以后凡是有怨恨的,彼此陷害,稍微有点私怨的,都被划入朋党。又州郡跟着上面的意旨,有的根本没有与他们有来往,也遭到株连。被杀、谪徙、废禁的有六七百人。
熹平五年(176),永昌太守曹鸾上书大声疾呼为党人伸冤,说得正当切合事实。帝看了奏书大怒,马上下诏司隶,益州以槛车逮捕曹鸾,送槐里狱打死。于是再下诏州郡更考查党人门生、旧部下、父子兄弟,在位的,撤职,禁止做官,牵涉五代。
光和二年(179),上禄长和海上书说“:礼,从祖兄弟分居,财产也分了。恩义已轻,居丧也属于疏远之末,现在党人禁锢到五族,已不合典训之文,父子兄弟,罪不牵连;又违反了经常的法令。”帝看了后醒悟过来了,党锢自从祖以下,都得到解除。
中平元年(184),黄巾贼起,中常侍吕强对帝说:“党锢这长时间,人情多不服。如果长此不赦罪,容易与张角合谋,变乱一大,后悔无救了。”帝被他说得害怕了,于是大赦党人,被处死迁徙的家属,都回到原来的郡里。后来黄巾大乱,政府分崩离析,国家的纲纪文章荡然无存了。总计朋党事件,开始于甘陵、汝南,成于李膺、张俭,四海之内,人民水深火热,流离失所,二十多年,所有受连累的都是天下的好人。
◆刘淑传,刘淑字仲承,河间郡乐成县人。祖父刘称,司隶校尉。
刘淑年轻时学明《五经》之后,就隐居不仕,立精舍讲授,学生常达几百人。州郡以礼相请,五府连辟,都不去。永兴二年(154),司徒种詗推举刘淑贤良方正,他托病辞谢。桓帝听见刘淑高名,责斥州郡,用轿子把卧病的刘淑抬到京师。刘淑不得已去了洛阳,对天子所问,对答为天下第一,授以议郎。刘淑又陈述时政的得失和灾异之所以发生,都有效验。再升尚书,采纳忠言,向天子建议,多有补益。又升侍中、虎贲中郎将。向皇上上疏认为应当罢斥宦官,言词急切,天子虽然没有采用,也没有加罪他。因刘淑是宗室的贤者,特别对他敬重,遇到有疑惑不易决断的事,经常秘密地问他。灵帝即位,宦官诬陷刘淑与窦武等通谋,把他投入监狱,刘淑自杀而死。
◆李膺传,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祖父名。。,安帝时任太尉。父亲名益,任赵国相。李膺性格孤高,不善交际,只把同郡的荀淑、陈萛当作师友。当初李膺被举荐为孝廉,被司徒胡广征召,举为高第。再升为青州刺史。郡守县令害怕李膺的威严与明察,大多听到李膺来青州的消息就弃官走了。李膺又被征召,再调任渔阳太守。不久又转任蜀郡太守,因母亲年老请求不就职。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李膺常冒矢石,每次打败他们,赶走他们。敌人非常畏惧。因公事免官,回家乡纶氏县居住,教授学生常达千人。南阳人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谢绝了他,不接受。樊陵后来依靠阿谀攀附宦官,得到了太尉的高位,被有节操的人所羞耻。荀爽曾经去拜访李膺,就便为李膺赶车,回来高兴地说:“今天居然为李君赶车了。”李膺被人敬慕到了这种地步。
桓帝永寿二年(156),鲜卑侵犯云中,桓帝听说李膺有才能,于是又征召他作度辽将军。先时,羌人掳掠到疏勒、龟兹,多次侵扰抢掠张掖、酒泉、云中各郡,百姓多次遭受他们的祸害。自从李膺到达边境,听到消息就都畏惧屈服了。以前掳掠的男女,统统送还到边境。从此以后,李膺的声威传播到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