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荀韩钟陈列传(4/7)



(荀淑、荀爽、荀悦、韩韶、钟皓、陈寔)

◆荀淑传,荀淑字季和,颍川郡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学问渊博,不喜欢雕章琢句,徒在文字上用功,不注重实际的学识。因此,常常被俗儒看不起。但州里却称他有知人之明。安帝时,征召任为郎中,后来再升当涂长。离职还乡里。

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都尊崇他为师。梁太后临朝理政,有日食、地震的变异,下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荀淑回答皇上的提问,荀淑讥讽指责皇上的贵戚及宠幸的人,遭到大将军梁冀的忌妒,把他调出补朗陵侯相。到职处事正直,明于治理,称为“神君”没有多久,辞官回家,闲居养志。家产增加了,就分给宗族和好朋友。

年六十七,建和三年(149)卒。李膺这时任尚书,自己上表,服心丧三年。二县都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都有名,当时的人叫他们为“八龙”起先,荀氏旧里叫西豪,颍阴令勃海苑康认为从前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也有八子,所以改其旧里为高阳里。荀靖有德行,不做官,年五十而死,号“玄行先生”荀淑的儿子荀昱字伯条,荀昙字元智。荀昱为沛相,荀昙为广陵太守。兄弟都正身痛恨邪恶,有志铲除宦官。宦官的支党宾客有在二郡的,虽小小的罪过,也诛杀无赦。荀昱后来与大将军窦武谋杀宦官,与李膺同死。荀昙也被禁锢,终身不用。

◆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从小好学,十二岁,就读懂了《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了他称赞说“:可以作人的老师。”荀爽于是益发深思经书,乡里有喜庆丧吊,他不参加,国家有征召,他也不应。颍川流行这样一句话“: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延熹九年(166),太常赵典推举荀爽为至孝,拜郎中。他回答策问陈述了他认为国家应办的事宜说:“我听老师说:‘汉为火德,火生于木,本盛于火。火,木之子;夏,火之位。木至夏而盛,所以为孝。其象在《周易》之《离》。’在地为火,在天为日。在天的,用其精,在地的,用其形。夏天是火王的时候,其精在天。温暖之气,生长百木,这就是孝。冬天衰败,其形在地,酷烈之气,焚烧山林,这就是不孝。所以汉朝的制度使天下的人都诵读《孝经》,选官吏也是推举孝廉。亲死自尽,用尽悲痛。现在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丧不满,就去做官,这大概不能叫做崇尚孝道克称火德吧?过去孝文勤劳谦让,操行过于俭朴,所以遗诏以日易月。这在当时合适,不可万世遵行的。古今的各种制度,虽然有时增加一些,有时减掉一些,惟有居丧的礼没有改变,就是告诉天下的人,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父母。现在公卿百官都是老百姓的榜样,而父母逝世了,也不回去居丧尽孝。本来,仁义之行,要从上面开始做起,敦实纯朴的风俗才能传到下面响应。传说:‘丧祭的礼废缺,人臣的恩情就薄,死不吊生不养的人就多了。’曾子说‘:人没有自尽的,如果有的话,只有死了父母才有呢。’《春秋传》说:‘上面所作所为,老百姓一定要跟着走的。’至于上面没有做,老百姓有的做了,那就要处以刑罚;如果上面做了,老百姓也跟着做,那怎么能加以刑罚呢?以前丞相翟方进认为自己是宰相,不敢破坏制度。母亲死了,服丧三十六日才恢复工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