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所任用的,所以世袭辽东太守官位,由于山水海陆阻隔,地处偏远,所以胡夷之民难于制驭,世袭权位日子很久。现在如果不将公孙渊诛杀,以后必定造成祸患。如果他们怀有二心,又依恃武力,那时要再行诛杀,事情就难办了。不如趁他刚刚上任,既有自己的势力,也有自己的仇人,出其不意,兵临城下,开设赏赐招募的条件,可不劳动军队而平定。后来公孙渊终究反叛了。刘晔在朝一点也不和当时人士相交往。有人问他原因,刘晔回答说:“魏室登上皇位时间不长,明智的人知晓天命,而世俗的人有的还不知晓。我在汉朝属于皇室宗族,在魏国又是心腹大臣,少一些朋友下属,还是比较适宜的。”太和六年(232),刘晔因病授官为太中大夫。病稍好,任大鸿胪,在任两年后退让辞官,仍作太中大夫,不久就去世了。谥号为景侯。刘晔的儿子刘睶继承。刘晔的小儿子刘陶,也是才分很高而品行不佳,官做到平原太守。
蒋济传,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县人。曾任九江郡计吏、扬州别驾。建安十三年(208),孙权率领众兵包围合肥。当时太祖大军征讨荆州,遇上流行疾病,只派了将军张喜一个将领、一千骑兵,带领汝南兵士去解围,也染上了疾病。蒋济于是秘密告诉刺史假装得到了张喜的信,说步兵骑兵四万人已经到达雩娄,派遣主簿迎接张喜。三个使者携带信件告诉城中众将领,一件得以传送入城,两件被贼兵得到。孙权听信了,匆匆烧了围城工事退走,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第二年蒋济出使到了谯县,太祖问他说:“过去我与袁本初争夺官渡,迁徙燕、白马两地民众,百姓行走不便,贼兵也不敢抢掠。现在想要迁徙淮南民众,怎么样?”蒋济回答说:“那个时候我军兵弱而贼兵强盛,百姓不迁徙我们一定会失去他们。自从我们打败袁绍,向北拔除柳城,向南打到江、汉,荆州失之交臂,威震天下,百姓没有其他心思。然而百姓怀念故土,实在不愿意迁徙,恐怕他们一定会不安的。”太祖没有听从,而江、淮间十几万民众都惊慌逃向吴国。后来蒋济作为使者到邺县去,太祖迎见他,大笑着说:“本来我是想使他们躲避贼兵的,却把他们赶跑了。”任蒋济为丹阳太守。大军南征归还后,让温恢作扬州刺史,蒋济作别驾。太祖的诏令说:“当年有季子作大臣,则吴国就应该有君主。现在您回到扬州来了,我也就没有忧虑了。”有诬告蒋济是阴谋叛乱的主要策划人,太祖知道了,指着原先的诏令对左将军于禁、沛相封仁等人说:“蒋济岂能有这种事!如果有这种事,我就太不了解人了。
这一定是愚民幸灾乐祸,胡乱瞎说罢了。”催促法官把这个案子驳回。征召蒋济为丞相主簿西曹属。令文说:“过去舜举荐了皋陶,使不仁慈的人远去,褒贬批评持中公正,就寄希望于你这位贤官了。”关羽包围樊城和襄阳。太祖因为汉帝在许县,离贼军太近,想要迁都。司马宣王和蒋济劝说太祖说:“于禁等人被水淹没,不属于攻战的失败,对国家大计没有构成损害。刘备、孙权外表亲密,实际疏远,关羽得志,孙权必定不情愿。可以派遣人常去跟随孙权身边,许愿割划江南封赏给孙权,那样樊城的包围就会自动解除。”太祖依从他们说的那样去做了。孙权知道了,立即带兵向西攻袭公安、江陵两县。关羽终于被擒获。魏文帝即王位时,蒋济转任相国长史。到了文帝即帝位时,又出任山东中郎将。蒋济请求留下,文帝的诏书说:“汉高祖当年歌唱说:‘怎么能得到猛士守卫四方!’现在天下尚未安定,重要的是须有良臣来镇守边境。如果以后那里没有什么事情发生,那时归还鸣玉辞职,还不算晚。”蒋济献上《万机论》,文帝认为不错。蒋济进入朝廷任散骑常侍。这时文帝有一封诏书,诏令征南将军夏侯尚说:“您是我的心腹、重要将领,特地让您担任这个使命。这种恩情的施予足可以使你效死,这种惠爱你可以怀记在心。从此你就可以作威作福了,可以杀人,也可以让人活。”夏侯尚把这个诏书给蒋济看了。蒋济到了京城,文帝问他说:“您所听到看到的天下风俗教化怎么样呢?”蒋济回答说:“没什么其他好的地方,只听见亡国的言谈而已。”文帝忿然变了脸色,问他为什么说这话,蒋济全都告诉了他,接着说:“那‘作威作福’的话,是《尚书》中明明白白的告诫的话。‘天子无戏言’,是古人所慎重提出的,希望陛下看清楚这个。”这时文帝的心情稍稍缓解,派人去追回原先那封诏书。
黄初三年(222),蒋济与大司马曹仁征讨吴国,由蒋济另外袭击羡溪。曹仁想要攻进濡须洲中,蒋济说:“贼兵占据西岸,将船排列在上游,而我方士兵进入洲中,那是自己把自己放进地狱,是会导致危险死亡的作法啊。”曹仁没有听从,结果失败了。曹仁去世后,又由蒋济任东中郎将,代替曹仁率领部队。诏书说:“您具备文武全才,志向气节慷慨豪迈,常常有跨越江湖吞并吴会的大志,因此又授予您率领军队的重任。”不久,蒋济被征召为尚书。文帝车驾到了广陵,蒋济上表陈述水路难于通行,又献上《三州论》来劝告文帝。文帝没有听从,于是几千条战船都停滞在水中不能前行。谋划的人想就在那里留下士兵进行屯田,蒋济认为那里东边靠近湖水,北边面对淮河,如果到了水盛时,贼兵容易前来骚扰侵犯。不可在那里安营屯田。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车驾立即出发。归还到精湖时,湖水逐渐退尽,文帝把船留给蒋济。那些船只本来散置于几百里长的水中,蒋济又凿地作成四五条通道,将船聚拢,预先制作土墩用来阻断湖水,把水引到船后,一下子打开阻遏,船就被积水推进淮河里。文帝回到洛阳,对蒋济说:“这事不可不让你知晓,我原先决意在山阳池中烧掉一半船只,而您后来才开始做运船这件事,结果却大致与我一同到达谯县。又每次得到你的条陈,实在合于我的心思。从今以后有关讨伐贼兵的计划,请你好好加以考虑评论。”魏明帝即位时,赐爵给蒋济为关内侯。
大司马曹休率领军队向皖进发,蒋济上表认为曹军“深入贼虏的地盘,与孙权的精锐部队相对峙,而朱然等人正在上游,处于曹休的背后,臣下没有见到这样做有什么有利的地方”曹休军队到皖以后,吴国出兵到安陆,蒋济又上疏说:“现在贼兵让我们看到他们向西的情形,一定是想要合兵向东有所图谋,应该迅速命令各路军队前往救助。”适逢曹休军队已经失败,丢弃了全部仪仗辎重撤退返回。吴军正想在夹石堵塞曹军,遇上救助的军队到了,因此官军才不致全军覆没。蒋济升任中护军。当时中书监、中书令这两个职位称为专任,蒋济上疏说:“作为一个君王,左右大臣权柄太重,国家就要有危难;近侍过于亲密的,本身就会受蒙蔽,这是古代的最高警诫。过去曾有过大臣主持政事,致使内外鼓动为奸。陛下眼界高远,亲自日理万机,没有人不恭敬肃然。大臣们不是不忠诚,然而威仪权力如在下面,就会使众人的心里轻慢上面,这是正常的趋势。陛下既然已经在对待大臣方面有所明察,还希望您不要忘了怎样对待左右近侍。左右近侍在忠诚公正和远大的谋略方面,未必比大臣贤能,至于逢迎谄媚取悦,也许能够精通。现在外面说话,动不动就说中书如何如何,虽然您让他们谦恭谨慎不敢结交外面的势力,但是一有了这个名声,还是能够蛊惑世俗的。何况这些人握有重要的实际权力,每天在您的眼前活动,假如陛下因为疲倦的时候有所剖割专断,众臣下看到他们能够使事情产生变化,就会趁着时机趋向他们。一旦有了这个开头,随着就当然地要加强他们内部的建设和完善,利用这种舆论来私自招引他们所交往的人,为他们作内援。像这样一来,褒贬毁誉就必定兴盛,功过赏罚就必定有所改易;通过正常渠道向上面反映情况的也许会被阻塞,曲阿那些左右近臣的反而能够畅达无阻。他们如影随形,出入紧随,不离左右,陛下对他们亲近而信任,不再猜疑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