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少帝纪(9/10)

例外。”于是派散骑常侍裴秀和给事黄门侍郎钟会与大将军同行。八月,天子下诏说:“过去燕刺王谋反,韩谊等人力谏不成被杀,汉朝官府给韩谊的子孙以优厚的待遇。今诸葛诞聚众叛乱,其主簿宣隆、部曲督秦睱也固守大义,在事发之前犯颜抗争,结果被诸葛诞杀害。这正是世人所说的无比干之亲而出于大义杀身成仁的壮士。颁令提升宣隆、秦睱的儿子为骑都尉,予以赏赐,并广为宣传,以褒扬效忠朝廷的忠义之士。”九月,诏令大赦。十二日,东吴大将全端、全怿率部投降。

甘露三年(258)二月,大将军司马昭攻克寿春,斩诸葛诞。三月,天子下诏说:“古代军队打了胜仗,都是把敌军的尸首收起来运到京都示众,其目的是为了惩罚叛逆而炫耀朝廷的武力。西汉武帝元鼎年间,改桐乡为闻喜县,新乡为获嘉县,都是为了纪念汉军攻克南越。如今我朝大军,屯居丘头,对内征伐叛贼,对外抵御敌国的进犯,功在国家,名扬四海。平定叛逆的得胜之地,也应留下个值得纪念的名字。因而我意将大将军屯兵的丘头改名为武丘,以表明用武力平叛的事实,令子孙后代永远不忘暴敌尸于京都和修改地名的用意。”五月,任命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为八郡,加九锡之礼。大将军前后辞让九次才算作罢。六月十三日,天子下诏:“当年南阳郡有山贼聚众骚扰,欲劫持太守东里兖为人质。功曹应余独自挺身而出保护太守,才使东里兖幸免遇难。应余在掩护其长官转移的途中历尽艰辛,终于力战身死。司徒应过问一下此事,安排应余的孙子应伦以相应的职务,以使应余的忠心得到报偿。”二十八日,朝廷中大举评议在平定诸葛诞叛乱的战斗中诸将军的功绩,依据各人功绩大小封爵行赏各有不同。八月十二日,任命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九月四日,天子下诏说:“尊崇有德行的老人,推行教化,这是古代尧、舜、禹三代树立风范垂之不朽的仁政。朝廷理应推举德高望重的三老、五更给予极高的荣誉,不断请他们对国家大事和朝政得失予以指导,把他们的德行言语记录下来,然后全国都仿效他们,便可以收到教化之功。现在我们就该找出这样仁德兼备的长者,来作为三老、五更的人选。关内侯王祥,历来以仁、义的标准修身处事,温文尔雅;关内侯郑小同,温良恭俭,依礼而行,都是当今著名的贤者。朝廷决定推举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诏令发布后,天子亲率有关朝臣,按照古代的习惯举行聘任礼仪。这一年,在顿丘、冠军、阳夏等县的水井中,仍有青龙、黄龙相继出现。

甘露四年(259)正月,宁陵县的一水井中有两条黄龙出现。六月,司空王昶死去。七月,陈留王曹峻亡故。十月十日,朝廷将新城郡一分为二,复设上庸郡。十一月十八日,车骑将军孙壹被他的奴婢所杀。

甘露五年(260)正月初一,日蚀。四月,皇帝曹髦诏令有关部门按照前面的决定,再次宣布由大将军司马昭出任相国之职,封晋公,加九锡之礼。这年五月十三日,高贵乡公曹髦死亡,年仅二十岁。皇太后下令说:“我的仁德不足,所以家中接连出现不幸的事。前者我推荐了东海王曹霖的儿子曹髦,让他来继承明帝的嗣位,见他爱好读书,喜欢审阅朝臣们的奏章,期望他能做出一番事业。不想他性情暴戾,一天甚于一天。我多次对他加以斥责,他对我由此也产生了愤恨,散布种种卑劣的谣言来诽谤我,并且不再与我来往;至于他攻击我的那些话,简直不敢听闻,为天地所不容。我曾私下给大将军下令说:这小子不能祭祀宗庙,让他做君王势必要颠覆社稷,断送江山,使我无颜见九泉之下的先帝。大将军总是说念他年幼,我们还是多多加以教诲引导,使他改心从善。谁知此儿恨我所言,越发变得放肆无礼,竟持弓在远处射我的住处,诅咒要射中我的喉咙。那箭矢就落在我的跟前。我只好告诉大将军:这小子不可不废。前后说了数十遍,此儿把这些都知道了,他自知罪重,企图杀掉我。他买通我身边的人,在我服用的药中下鸩毒,想暗中毒死我,并设计了许多方案。事情败露后,他便想在会面时拥兵闯入西宫杀死我,再杀大将军。他找了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掏出怀中的诏书给他们看,要他们马上就去执行。我的处境危险,就如覆巢下的累卵。我本是个年老守寡之人,对自己一条老命并不看得很重。但辜负了先帝的遗愿,断送了列祖列宗创下的江山,这不能不令我万分痛心啊!幸赖祖宗在天之灵的保佑,王沈、王业两人把小子的阴谋马上报告了大将军,使大将军有时间加强戒备。而此儿还是带着人马冲出皇宫云龙门,亲自擂鼓举刀,乱哄哄地与大将军的军队交锋,结果在混战中身亡。此儿既行大逆不道之事,继而又自己惹祸丧身,这使我越发难过。过去汉朝的昌邑王曾因罪被废为百姓,现下此儿也应以普通百姓的礼仪安葬,并把这小子的所作所为告知天下。另有尚书王经,也是罪恶的逆臣,着令将他和他的家人全部逮捕送交廷尉查处。”

十四日,太傅司马孚、大将军司马昭、太尉高柔、司徒郑冲前去见皇太后。他们跪奏说:“我们敬读了皇太后的命令。已死去的高贵乡公悖逆不道,自取大祸以至丧生。太后依汉朝昌邑王因罪被废的先例以百姓之礼来安葬他,但我们这些朝廷重臣没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到防患于未然,见到这个命令也是触目惊心,想起来深感痛悔,难过万分。《春秋》之义,作帝王的也不能例外。而书中所说‘襄王出居于郑’,正是指襄王不听从母亲的教诲,故不能再让他继承王位。如今高贵乡公图谋不轨,危害社稷,自取灭亡,为世人和祖宗神灵所不容,依百姓之礼来安葬他,确是合乎前人法规的。然而我们做臣子的深知太后您非常仁慈,虽从大义出发宣布高贵乡公的叛逆行径,但心中为他的死也很难过,我们做臣子的心中也非常不安。我们请求太后是否可以加恩,考虑以王侯之礼来安葬他?”太后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皇太后派代理中护军中垒将军司马炎持旌节迎常道乡公曹璜入朝承嗣帝位。十五日,群臣进奏太后说:“殿下圣德光耀国家,保佑国泰民安四方安宁。可至今殿下的旨令仍只称为‘令’,与下边的藩国王侯一样。请从今以后殿下的令书一律改称‘诏’,就像前代太后们临朝亲政的先例一样。”二十一日,大将军司马昭极力辞却相国之职、晋公封号和九锡之礼。皇太后下诏说:“有功不隐,这也是《周易》之大义。不过成人之美,也是古代圣贤们所推崇的。今天我愿意接受大将军的意见,但要把这件事告知天下,以彰大将军的美德。”二十六日,大将军司马昭上书说:“高贵乡公那天带领他身边的卫士和其他一些人,举枪擂鼓向我的住处进攻,我担心我的士兵与他们相战,便严令将士们不得对高贵乡公有所伤害,违令者军法从事。骑兵都尉成亻卒之弟太子舍人成济冲入阵中刺伤高贵乡公,使他丧命。我立即把成济抓了起来按军法处置。臣知道作臣子的在君王面前除了以死效忠再没有别的选择,君让臣死,臣引颈就戮才符合大义。那天事变突然而至,灾祸突然降至,臣也不想作任何反抗,一切听从天命,可是又考虑到事变的目的是要谋害皇太后,断送江山社稷。臣作为朝中辅政重臣,重要的职责还在于使国家安宁,否则即便尽忠死去,所应担负的罪责不是更大么?所以仓促之中臣欲效仿伊尹、周公等先贤,挺身而出以安定江山社稷。但同时也一再告诫部下,不得伤着皇上。可成济不听命令冲入兵阵中逞凶,以致造成严重后果。臣为此肝肠欲断,后悔莫及,不知如何地可以一死了之。法律上说犯大逆不道罪行的人,其三族都要抄斩。成济凶戾悖逆,公开触犯国家法律,罪不容诛。请太后马上下诏逮捕成济的家属送交廷尉,按罪行予以严惩。”太后阅书下诏说:“法律上五刑之罪,没有比不孝之罪更大的。一般百姓家的儿子忤逆不孝,尚且还要告之于官府给予惩治,高贵乡公这小子的所作所为算是君王吗?我妇道人家不太懂得大义,但我以为成济并不见得就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然而大将军既恳切陈词,言语感人,我也就同意你的奏请。同时也要把这件事通告四方,使天下人都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六月初一,皇太后又下诏说:“古代君王所取的名字,一般容易犯讳且又易避讳。今常道乡公名璜,讳字甚难避开。百官可议论一下改个什么样的名字才好,考虑好了便启奏上来。”

陈留王纪,陈留王名奂,字景明,武帝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

甘露三年(258)被封为安次县常道乡公。高贵乡公死后,朝中百官商议迎他承嗣帝位。六月二日,他来到洛阳,见皇太后,同日在太极前殿正式登基称帝。接着大赦天下,改年号甘露为景元,对众人按爵位不同分别予以赏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