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五音(2/2)

太公说:“微妙的音律,都有外在的征候。”

例证

太公说:“当敌人被惊动时就仔细倾听,听到鼓声是角声的反应,见到火光是徵声的反应,听到金铁矛戟各声是商声的反应,听到敌人的呼叫声是羽声的反应,寂静无声的是声的反应。这五音律与外界的动静是各有对称,互相符合的。”

雍正元年(1723 年)秋,清朝大将年羹尧率军前往青海平定叛,到达西宁附近时,安营扎寨,饭后就寝。夜三更,一群大雁从营帐上空飞鸣而过。年羹尧披衣而起,反复思忖:今夜天黑无光,大雁应群宿边,倘无人惊动不会夜间飞行。且雁群飞行疾速,鸣声凄厉,起飞地距此不会太远。白天哨探报告,前去不远有群山泊、是叛军经常之地。想必是叛军乘我远而来,士卒疲困,夜中前来劫寨,以致惊动雁群。于是,他当即定下设伏以待、消灭袭营之敌的计策。然后,年羹尧召集将士:“四更时分,叛军将前来劫我营寨,尔等设伏,需沉着果敢,奋勇杀敌,消灭军。”诸将率领军队设伏就绪本久,即见叛军骑兵朝清军设伏地域急驰而来。待叛军伏击圈后,清军骤然发起攻击,全歼前来袭营的叛军。天将破晓,将士凯旋而归。

当日,年羹尧下令休整三天,犒赏三军。席间,众将纷纷询问他何以得知叛军前来袭营的消息。年羹尧当即讲述了昨夜闻雁即警的经过。众将齐声叹:“大将军真乃神将!”年羹尧却说:“不然。带兵征战,不能仅逞匹夫之勇、还必须时戒备。戒备妙法,没有定论。为将者必先料敌,上通天文地理,下知敌我之短长,即是禽兽生存习的蛛丝迹,也要细心察,从中悟理。比如各类禽兽,都有自己奇特的预警灵和防工本领,如狡兔三窟,狡狐三,即是藏避祸的例。常言,打草则蛇惊,兔警则鹰袭,嘶则虎近,此即见微而知著也。我昨夜之所以闻雁即警,设伏致胜,就是前后联系,再三揣才定下的计策。诸位只要留意,用心研讨,长此以往,不难料兵如神。”诸将听完,无不称是。

据五音和五行相来判断敌情乃至指挥用兵,迹近荒诞,不足凭信。但是,其利用各手段来侦察敌情,透过各蛛丝迹判断敌情并而作相应决策的思想仍不乏可取之。清朝将领年羹尧闻雁即警,就是这样的实例。

“武王问:“怎么才能知呢?”

武王说:“太妙了!”

三天后,年羹尧率军继续西。经数次锋,大获全胜,终于平定了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