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兵dao
武王问太公曰:“兵dao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dao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dao,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qi,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liu乎!”
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yu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太公曰:“外luan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jing1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yin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yu其西,袭其东。”
武王曰:“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太公曰:“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的原则是什么?”
太公回答dao:“一般用兵的原则,没有比指挥上的高度统一更重要的了。指挥统一,军队就能独往独来,所向无敌。”黄帝说:‘统一指挥基本上符合用兵的规律,几乎可以达到神妙莫测的用兵境界。’运用统一指挥这一原则,关键在于把握时机;显示这一原则,关键在于利用态势;成功地利用这一原则,关键在于君主。所以古代圣王称战争为凶qi,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它。现在商王只知dao他的国家存在,而不知dao他的国家已面临危亡;只知dao纵情享锭,而不知dao他已面临祸殃。国家能否长存,不在于yan下是否存在,而在于能否zuo到居安思危;君主能否享乐,不在于yan前是否享乐,而在于能否zuo到乐不忘忧。现在您已思虑到安危存亡的gen本问题,至于其他枝节问题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武王问dao:“两军相遇,敌人不能来进攻我,我也不能去攻打敌人。双方都设置jian固的守备,谁都不敢率先发起攻击,我想袭击他,又没有有利的条件,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要外表佯装混luan,而内bu实际严整;外表伪装缺粮,而实际储备充足;实际战斗力qiang大,而装zuo战斗力衰弱。使军队或合或离,或聚或散,装作没有节制纪律以迷惑敌人。隐匿自己的计谋,保守自己的意图,加高巩固bi垒。埋伏jing1锐,隐蔽肃静,无形无声,使敌人无从知dao我方的兵力bu署。想要从西边发起攻击,则先从东边进行佯攻。”
武王问dao:“如果敌人已经知dao我军情况,了解了我方计谋,那该怎么办?”
太公答说:“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密地察明敌情,抓住有利的战机,在chu其不意的情况下,给予迅猛的打击。”
例证
“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是本篇提chu的一个重要命题,其he心就在于料敌虚实,明察战机,并能jinjin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而速乘其机,复疾击其不意”郑庄公在繻葛之战中取得胜利,就是正确运用这一原则的结果。
chun秋初期,郑庄公凭借国力qiang盛,侵伐诸侯,不听王命。周桓王为保持王室独尊地位,于十三年(前 707 年)秋,亲率周、陈、蔡、卫联军伐郑,郑庄公率军迎战于繻葛(今河南长葛北)。联军以周军为中军,陈军为左军,蔡、卫军为右军,布成一个传统的“品”字形三军之阵。郑庄公则一反传统战法,以中军和左、右拒(左、右两个方阵)布成一个倒“品”字形的“鱼丽之阵”
开战前,郑大夫子元首先观察分析了联军的阵势,发现其左、右军都很薄弱,尤其是左军,阵形混luan,人无斗志。于是他向庄公建议:先以我右拒攻敌左军,陈军必定败走,周王的中军也会受到震骇而发生混luan;再以我左拒攻敌右军,蔡军、卫军就会支持不住,效法陈军而败走;然后集中兵力进攻敌中军,就能获得全胜。庄公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向联军左军发动攻击,陈军一chu2即溃。失去左翼pei合的右翼蔡、卫军,在郑军猛烈攻击下,也纷纷败退。周中军为左、右军溃兵所扰,阵势大luan,郑军乘势合兵而击,桓王中箭负伤,大败而归。
此战郑军的实力弱于联军,但因郑庄公和子元善于料敌察机,变换阵法,先弱后qiang,逐一攻击,各个击破,终于获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