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举贤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举贤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luan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jian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luan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an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dao矣。”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但却不能收到实效,社会越来越动luan,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dao理呢?”

太公答dao:“选bachu贤能而不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

文王问dao:“导致这zhong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答说:“寻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huan任用世俗所称赞的人,因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了。”

文王问dao:“为什么这样说呢?”

太公说:“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俗所诋毁的人为不肖之徒,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进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排斥。这样邪恶之人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能,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jian臣凭借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越来越混luan,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文王问dao:“应该怎样举贤呢?”

太公答dao:“将相分工,gen据各级官吏应ju备的条件选ba贤能,gen据官吏的职责考he其工作实绩。选ba各类人才。考查其能力qiang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同德才相称。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

例证

东汉王朝在黄中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土崩瓦解,随之而来的是群雄割据,混战不己。在这zhong混luan局面中,曹cao2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先后扫平了袁绍等大小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并为进一步统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曹cao2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拘一格,广揽人才,集众人之智以为己用,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曹cao2思才若渴,注意延揽各方面的人才。在他创业之初,就极力网罗当世贤才以为己用。他在得到有“王佐之才”之誉的荀彧后,高兴地称为“我之子房”,委以重任。荀彧又向他推荐荀攸、郭嘉两位很有谋略的人。曹cao2任荀攸为军师,让郭嘉参与机要。这三人成为曹cao2扫平群雄的智nang人wu。曹cao2每打败一个qiang敌,占据一块地盘,都尽力把敌方及当地的有用之才搜罗到自己麾下。原刘表属下的才士王粲归降曹cao2后曾gan慨地说,袁绍、刘表手下都有很多俊杰奇士,但都不为所用,但曹cao2却多方罗致人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对敌方的降将,曹cao2捐弃前嫌,加以重用,如张辽、徐晃、张郃等人,后来都成为曹cao2军中佐命立功的名将。再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文才chu众,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cao2的檄文,曹cao2也既往不咎,让他掌guan文书工作,后来曹cao2军中书檄多chu自他的手中。

曹cao2选才用人的特点是“an名督实”,不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朝廷用人取士大抵以儒家品行要求为标准,往往不问真才实学,后世liu成风习。曹cao2认为,国家丧luan之际,急需人才,如果过分拘泥于“世俗所誉”的品行,就会使“有治国用兵之术”的奇才异士埋没民间,因此他多次颁布求贤令,命属下破除时俗,以才能为举贤的最高标准“明扬仄陋,唯才是举”

曹cao2既有举贤之名又有举贤之实;能够从善如liu,真正发挥他们的才智,采纳有益的建议、即使意见没被采纳,也对提意见者予以鼓励。这样,就收到了“举贤而获其功”的效果。曹cao2广揽天下贤才以为己用,终于成就了辉煌的业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