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守国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
太公曰:“斋,将语君天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dao,民机之情。”
王即斋七日,北面再拜而问之。
太公曰:“天生四时,地生万wu,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chundao生,万wu荣;夏dao长,万wu成;秋dao敛,wu盈;冬dao藏,万wu寻。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pei之,以为天地经纪。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luan,仁圣昌;至dao其然也。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其宝固大矣;因其常而视之,则民安。夫民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故发之以其yin,会之以其yang,为之先唱,天下和之,极反其常。莫进而争,莫退而让。守国如此,与天地同光。”
译文
文王问太公dao:“怎样才能保卫国家呢?”
太公说:“请您先行斋戒,然后我再告诉您关于天地之间运行的规律,四季万wu生长的原由,圣贤的治国dao理,民心转变的gen源。”
文王于是斋戒七天,以弟子礼再度拜问太公。
太公说:“天有四时,地生万wu。天下有民众,民众由圣贤治理。chun天的规律是滋生,万wu都欣欣向荣;夏天的规律是成长,万wu都繁荣茂盛;秋天的规律是收获,万wu都饱满成熟;冬天的规律是贮藏,万wu都潜藏不动。万wu成熟就应收藏,攸藏之后则又重新滋生。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既无终点,也无起点。圣人参照效法这一自然规律,作为治理天下的普遍原则。所以天下大治时,仁人圣君就隐而不lou;天下动luan之时,仁人圣君就奋起拨luan反正,建功立业。这是必然的规律。圣人chu1于天地之间,他的地位作用的确重大。他遵循常理治理天下,使民众安定。民心不定,是动luan发生的契机。一同chu现这zhong契机,天下权力之争夺得失也必然随之而起。这时圣人就秘密地发展自己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就公开进行讨伐。首先倡导除暴安民,天下必然群起响应。当变luan平息一切已恢复正常时,既不要进而争功,也无需退而让位。这样守国,就可以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了。”
例证
“发之以其yin,会之以其yang,为乏先唱,天下和之。”元末农民起义就是运用这一策略推翻元朝统治的。
元朝统治后期,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bu政局动dang,数十年间连续换了十个皇帝。皇帝大多不问朝政,只图享受;大臣争权夺利,互相勾心斗角。元王朝实行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政策,横征暴敛,土地高度集中“贫者愈贫,富者愈富”,阶级矛盾愈来愈激化。于是,起源于宋代的白莲教,到元代逐渐liu行,成为各族人民进行宣传和组织起义的秘密空教组织。
元朝末年,黄河泛滥成灾,殃及冀、鲁、豫广大地区,造成“里人乏食,草木为粮”,人民liu离矢所,饿浮遍野,广大民众饥寒jiao迫,忍无可忍,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正在酝酿之中。
至正十一年(1351 年),元朝征发十五万民工修治黄河。这些民工被征发到工地后,既要承担繁重的劳动,还要受官吏的凌辱鞭打,怨恨满腹。早已利用白莲教秘密进行起义准备的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刘福通等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便在民工中积极活动和串联,宣传天下就要大luan,号召起义。他们暗地里zuo了一个独yan石人,埋在即将开凿的河dao上,同时派人到chu1散布歌谣:“石人一只yan,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们掘chu石人,认为歌谣灵验,群情震动。他们辗转传告,很快遍及附近乡村,韩山童、刘福通觉得发动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在河北永年杀黑niu白ma,聚众宣誓,准备举起反元大旗,各地同时起义。但由于秘密xielou,韩山童被捕遇害,刘福通逃回颖州(今安徽阜yang)率众起义。他们tou裹红巾,称为红巾军。由于红巾军所到之chu1,尽杀元朝官吏“开仓济贫”,对人民“不杀不yin”,得到民众的热烈拥护,因此各地纷纷响应,起义迅速发展。元王朝的统治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至正二十八年(1368 年),朱元璋率领的一支起义军攻占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统治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