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八日 晨,觅导游云者,其人
余少待,上午乃得同行。余饭后复登岩上,由穹崖之东,丛郁之下,果又得路。上数步,
石纵横,路复莫辨。乃攀逾石萼,上俱嵌空决裂,有大石
耸于外,夹成石坪,掩映愈胜,然终不得
中诗也。徘徊久之,还至失路
,见一石
,即在所逾石上。乃匍伏
,其内崡岈起裂,列
旁通,宛转透石坪下,皆明朗可穿。盖前越其上,兹透其底,求所谓仙诗,竟无有也。下岩,导者未至,方拽
就
,忽北路言,大盗二百余人自北来。主人俱奔,襁负奔避后山,余与顾仆复携
藏适所游
中,以此
路幽莫觉,且有后
可他走也。余伏
中,令顾仆从
旁窥之。初奔走纷纷,已而路寂无人。久之,复有自北而南者,乃下问之,曰:“贼从章桥之上,过外岭西向黄茅矣。”乃下岩南行,则自北南来者甚众,而北去者犹蹜蹜sù举步促狭不前也。途人相告,即梅前司渡河百四十名之夥即”伙”,南至天都石坪行劫。乃东从间
,北
章桥,转而西还,盖绕宜章之四郊,而犹不敢竟度国门也。南从旧路一里半,抵
北,遂从小径,西南循大山行。里半,
之后,乃西越山峡,共五里,
峡,乃循青岑南麓行。有路差大,乃西南向县者,而黄岑之
则若断若续,惟以意拟耳。共西三里,转一冈,始与南来大
合,遂北向曲折岭。二里,直跻岭坳,其西即“白
虹”章
之上源,自
云山南径黄岑峒,由此
峡,布
悬石而下者也。〔土人即称此岭曰黄岑,然黄岑山尚北峙,此其南下支。〕逾岭,西北半里,即溯涧行,黄岑山
峙东北,其
环成一峒,大溪横贯之。竟峒里半,有小径北去,云可通章桥。仍溯溪西行三里,为兵
堂路
。仍溯溪北转一里,乃舍溪登岭。北上一里,西下坞中,是为藏经楼。
山四绕,小涧潆门,寺甚整洁。昔为贮藏之所,近为贼劫,寺僧散去,经移
云,独一二僧闭
守焉。因炊粥其中,坐卧其中久之。下午,乃由寺左登岭,岧峣直上者二里,是为坪
岭。逾岭稍下,得坞甚幽,山帏翠叠,众壑争
,有修篁一丘,丛木
映中,静室
焉。其室修洁,而空寂无人,
山
,窈然而已。半里,逾坞,复溯涧北上岭一里,岭穷而
不绝。此坪
而上第二岭也。
复自上坞透峡下,路透峡
,又平行坞中半里,渡涧,东北上岭。〔涧东自黄岑山后来,平
坞中,石坪殷红,清泉素
,
侔móu相当于濯锦;
峡下泻,珠鸣玉韵,重木翳之,杳不可窥;于是绕静室西南下注,
藏经岭南,为大章之源也。〕岭不甚
,不过半里,渐盘
黄岑北。其
山鹃鲜丽,光彩
目,树虽不繁,而
绝胜,非他
可比。此坪
上第三岭也。稍过坪,又东北上一里,逾岭脊。此坪
上第四岭矣。其西石峰突如踞狮,为将军山南来东转之脉,其东则南度为黄岑山者也。逾岭北下一里,折而西北下,行
树中又一里,得
云寺。寺虽稍倚翠微,犹踞万峰绝
。并肇于隆庆五年,今渐就敝,而山门方丈,犹未全备,洵确实峻极之构造非易也。寺向有五十僧,为
寇所扰,止存六七僧,以耕
为业,而晨昏之梵课不废,亦此中之仅见者。主僧宝幢,颇能安客。至寺,日犹未衔山,以惫极,急浴而卧。
一岩,其门岈然,而内有透之隙,而不甚
。仰观门左,有磴埋草间,亟披荆上。西南行石径间,复得石门如合掌,其内狭而稍
,右裂旁窍,其上亦透天光,而右
之半,一圆窍透明如镜。
峡门,更西北随磴上,则穹崖削立,上有叠石耸霄,下若展幛内敛。时渐就晚,四向觅路不得,念此即野石岩无疑。《志》原云“临官
旁”,非山后可知,但恨无补叠为径以穷其胜者。乃下,就坐其庑下,而当门人已他去。已而闻中室牖内有呼客声,乃主人卧息在内也。谓:“客探岩曾见仙诗否?”余以所经对。曰:“未也,穹崖之右,峡门之上,尚有路可上,明日当再穷之。”时侧
主人意虽
客,而室甚卑隘,猪圈客铺共在一
,见余意不便,叩室中妇借下余榻,而妇不应,余因就牖下求中室主人,主人许之,乃移卧
于中。中室主人起向客言:“客
游名山,此间有
云山,乃众山之
,路由黄岑岭而上,宜章八景有‘黄岑滴翠’、‘白
虹’二胜在其下,不可失也。”余颔之。
初九日 晨起,雾翳山,咫尺莫辨,问山亦无他奇,遂决策下山,东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