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 十里,将军。二十里,永丰宿。
二十九日 自永丰西南五里放舟,又三十五里北郊。吉界。二十五里,亦名乌江。又十里,下黄宿。
早寒殊甚,日始行。西南五里为药腊。又五里为曾田,其
村居甚盛,而曾氏为最,家庙祀宗圣公孔
之弟
曾参。从此转而南,渡溪
山,乃中华山之西北麓支山也。中华在华盖西南三十里,从药腊来循其
西行,至是乃越而转其西北。又三里为馒
山,见溪边横石临
,因与静闻箕踞其上,不知溪
之即穿其下也。及起而行,回顾溪
正透石而
,始知其为架壑之石也。余之从乐安
,初览其《志》,知其城西四十里有天生石梁,其侧有石转运,故欣然
往;至是路已南,不及西向,以为与石桥无缘;而不意复得此石,虽溪小石低,已见“天生”一斑。且其东北亦有石悬竖
旁,上如卓锥,下细若
,恐亦石桥转运之类矣。又南一里为黄汉。又南逾一小岭,一里是为简上,为中华之西南谷矣。从此婉转山坑,渐次而登,五里,上荷树岭,上有瞻云亭。盖岭之东北为中华,岭之西南为雪华,此其过脉之脊云。逾岭南下二里,至坑底,有小溪,一自东北,一自西北,会而南。三里,
源里桥。又三里则大溪自东而西,渡长木桥至溪南,是为
坑。其
阛闠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
姓,有五桂坊焉。大溪之
东五十里自郎岭而来,又东过大树岭,为宁都界,合太华、中华东南之
至此,西八里至乌江,又合黄漠之
南下永丰焉。是日午至
坑,
涸无舟,又西八里,宿于乌江溪南之茶园。
〔余自常来,所经县治无不通舟,惟金谿、乐安,通舟之
,俱在四、五十里外。〕
二十二日由北城外顺凤凰山北麓而行,经过北门,走二里,越过黄备桥。〔此桥架在曹溪上。〕往西北行十里,溯一条溪到了元
。又走五里到官庄前,往西南渡过溪
,又走十里到陈坊‘从陈坊往北越过小木桥,是去曹山寺的路。于是叫顾仆同担夫往西先到乐安县的
坑等候,我和静闻携带着被袋,越过桥沿小溪
去。走五里,为狮
。由回龙
人山隘中,就是曹山。山里峰峦回环,中间凹陷,形成一块平地,平地圆而齐整,如同磨刀石,山峰环绕在周围好似一
城墙,
淌在其间。从回龙
往南下到陈坊,又东下宜黄县城,
错盘结,也别有
天,如同丹霞山、麻姑山一样。最初因为何、王两姓居住在此地而叫何王山,后分别加了“草”字
和丫
,名叫荷玉山。唐代本寂禅师到曹溪礼拜回来后,才改名为曹山,宋朝赐给“宝积寺”的匾额,明嘉靖丙戌年被毁坏,寺基和田产都转属官宦。现有个名僧叫观心,打算兴复寺庙。观心是宜黄人,以前住留在丰城县,
通儒佛两家的
义理,又懂得诗词文章的奥妙。我一到曹山,就与他
情契合,晚上他准备了夜
,挑灯与我长谈到三更,还不肯就寝,他说:“遗憾的是我俩相见太晚
译文
三十日 早行。二十里,凤凰桥。溪右崖上有凤石,溪左为熊右御史概所居。又五里抵官材石,溪左一山崖石嶙峋,曰仙女排驾。遂绕吉
东门,转南门、西门、北门,而与赣
合。盖三面绕吉
者为恩江,由永丰来。赣
止径北门。
二十七日 〔舟发〕乌江,三十里,丰陂宿。
二十六日 因候舟停逆旅。急索饭,即渡溪桥北上会仙峰。其峰在大溪之北,黄漠溪之西,盖两溪会,而是山独峙其下
,与雪华山东西夹黄漠溪
大溪之
者也。峰
耸突兀倍于雪华,而
多石骨嶙峋,于此中独为峻
。其西南则豁然,溪
放注永丰之境也。由溪北从东小径西上,五里而至会仙峰。
《志》止有仙女峰,在乐安南六十里,而今土人讹为会仙云;然其为三仙之迹则无异矣。是峰孤悬,四眺无所不见。老僧董怀莪为余言:“北四十里为乐安,西南六十里为永丰,直西为新淦gān,直东为宁都。其东北最远者为太华山,其次为中华,又次为雪华,三华俱在东北。而乐安之北有西华,兀立云雾之间,为江省过脉,尖
特甚,盖从太华西北渡赵公岭而特起者也。”由会仙而上,更西北一里,其石巑岏cuán wán山
锐峻,上多鹃
红艳,〔但〕不甚
,亦冬时一异也。由会仙南面石磴而下,至山半甫有石泉一泓,由其山峭
无
泉,故山下之溪亦多涸辙耳。下山五里,至溪旁,其南即为
田,
南,其北为乌江,其东为茶园,余所停屐
也。午返,舟犹不行,遂止宿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