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江右游徐霞客游记记六(2/2)

初七日从竺帕越过桥,往东南走三里,到舒坑岭。又走三里,到缅湾。又走六里,到陈坊。陈坊有条溪自北往南,它大概是从沪溪县下来而汇人东溪的一条溪。越过溪上的桥向东登上一座山岭,又下了此岭而登上另一座山岭,那岭叫铁湾岭。共走三里,下了铁湾岭为钱家湾。又顺东溪走二里到黄源桥。渡过东溪往南一里,经过黄湾岭。再往南六里,翻越长行岭。下了岭为连家湾,这里是新城县的西北界。从连家湾走山冈为周家隘,这里是新城县到建昌府的官,又往东十里,到百顺铺。又走三里,登上分岭。原先,从百顺铺往西到周家隘的路上,见到一条小西,我以为它是南溪中的,等登上分岭,才知它仍是往北东溪中的。又走五里,经过沙路岭。又走五里跨过一座桥,桥下的觉坡来,五六里后越过一座桥往南走,就和南面的大溪相遇。又走二里,东面为观音崖,西面为仙居院,两边山崖夹着溪,如同一门,门以内澄澈的潭。又走三里,新城县北门,从西门了城。石砌的城门不很宏大,但街市较为繁盛。走城西门跨越石桥,就见日峰山对着石桥,下临溪屯过了桥就往南沿溪行。随后折向西南,攀登白石岭。十里后跨过文江桥,才又与大溪相遇,溪到这里已不能行船了。从这里起多是沿溪走,往西南经过竹山,此山也是峻峭独特不同于其它山,山上有个竹仙院。又走十里,到周舍。周舍的南边,路折往东去,有个潭储聚,很让人觉得宽广无际,它就是文江的上游。又走十五里,投宿在石瓶冈,此地离新城县城二十五里,离福山十五里。

初六日早晨起来,听到有人谈论觉海寺景致的优。天大亮后,快速地往南走二里,就到了南溪的左边。寺也很古老,它前面就是铁仙岩以西山峦的第二重。硝石铺的南面,各山上都是石块堆叠聚集,南边的山峰盘绕错,如断开的墙一样齐斩,座座山峰都如此,铁仙岩位于中间;而西边的山峰则两突起,延伸到硝石铺南面溪的左边而终止;〔即觉海寺前面。〕东边的山峰两突起而延伸到止止岩的东面结束,再往东山就折向南了。走觉海寺,见山在寺前面,就了寺顺崖登上山崖的西面,往下俯瞰,南面溪涓涓向北去,当时正好有只小船从新城方向来。随后往南行,崖,有个山峡向东延伸下去,大概因为南北两侧山崖对峙在从东边过来的山峡的两边,所以山脊穿越过去的地方反而在西边濒临溪的上面。我见那山峡地往下陷,便踩着山间石瞪,向东直登到山峡上。峡上有东西两个平台,我自西向东走到路尽,不能再向前。向下俯瞰,壑纵横,山峡曲折而像树一样分枝权,汇集成潭,潭分成几层层往下倾泻,我怀疑这就是所说的金湖。然而两个山峰的东面无路下去,只见到东面山峡中有有路,我怀疑那里就是铁仙岩。仍然从原路往下走,到了溪东面两侧山崖隔峡对峙,即从山崖下向东山峡中。渐往下走路渐,便往东北走了三里到达小港。有条从韩公桥来,我渡过山中。往东北走三里,到大石岩。又走五里,到韩公桥。再走三里,到双同槽。折往南二里,到紫云岩。又折往西一里,渡过溪到夫岩。返紫云岩,走一里到响石岩,又登上一座山岭,走一里到竺崎。

铺延伸得很长,南面、东面两条溪在此汇合,南面的那条是从新城县来的,东北面的那条是从杉关来的。从东面的溪中乘船抵达五福还有四十里,从五福到杉关走陆路还有三十里。杉关那里就是江西、福建两省的分界。从南面的溪中乘船走则六十里就到新城县。到新城县去的陆路上,从硝石铺东面跨过东溪桥往南,是铁仙岩。那里满山都是清一的石,如同钟堆叠着、锅翻盖着。北面半个山都是齐斩斩的峻峭的山崖,像屏风一样立在平坦的田间。我从山崖的隙往上爬,两边崖中间汇聚形成一溪,崖溪底。沿着在崖上凿的栈去,又有一从东面,也是清一的石底,那栈窄得立不下脚。往南越过架在那上的桥,又转过另一桥,向西渡过大的那条溪,便顺着山峡往上爬,大弯隆的岩石向东伸,和尚法宣背靠岩石建了阁,在阁外植了竹,显得又幽静又宽敞。当时太已快要落山,我打算借宿在阁中,然而那和尚非常急迫地驱赶着客人,并且显在声中。于是走阁,仍然越过山峡中那座桥,看见有石阶梯向西延伸上去,便踏着石阶梯登上了山。我在山上徘徊连,两次跨越山脊穿越过去的地方,下面都是坑断峡,纵横错,曲折绵亘,或者积,或者涸,我猜想多雨时节无不都是些沟塘。当时太已经落山,我朝山下走二里,仍旧转往西面,投宿在硝石铺东溪桥的南边。

(初八日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