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里到鹿田寺。僧人瑞峰、从闻因我们长久不回来,正分头遥呼,喊声震动山谷。进了寺,洗浴后就去睡。
初十日鸡叫时起来吃饭,天空已露出曙光。瑞峰替我们扎了几支火把,与从闻分扛着随我们一起走,从朱庄后往西行一里,向北登上山岭。那岭很峻峭,约走一里,有一块石头高高突立在峰头上。从那石头旁边顺北山向东,可达玉壶;从那石头旁边越过山峰往北,就是朝真洞了。洞门在高高的山峰上面,朝西边高高隆起,下临深谷,谷中房舍环绕聚集,恍然间让人怀疑他们就是为躲避秦朝统治而居住到桃花源的人,不知他们是从哪里进到里边的。询问后得知他们就是双龙洞外面的居民。
大略北山从玉壶向西延伸过来,中支到此处结束,后面又生成一支,向西绵延到兰溪县。后支分为数重向南曲伸,第一重环绕而形成龙洞坞,第二重环绕而形成讲堂坞,第三重环绕而形成玲珑岩坞,金华府的界限,到这里为止。玲珑岩西面,又环绕而形成钮坑,它是兰溪县的东界;又环绕而形成白坑,第三重环绕而形成水源洞,高崖巨壑,也到此结束。后支层层环绕中支,中支到西面尽头处,便向下坠陷:坠陷的第一层上形成朝真洞,洞耸立在高处,因而洞底干燥;坠陷的第二层是位于低洼处的冰壶洞,此洞深邃,有水从洞顶流下来;第三层坠陷处是双龙洞,洞中景象变幻而有水平缓地流淌着。所说的三洞,洞门都朝西,各洞层叠向下,相距一里左右,但山势险峻,不论俯瞰仰视,都看不见,而洞中的水,实际上是层层往下流的。中支到尽头后,向南延伸下去的山脉又再度隆起而成为白望山,它与东面的杨家山并列在北山的前面,成为鹿田寺的门户。
朝真洞洞门开敞宽阔,里面逐渐向下低陷。持着烛火进到深处,左边有一个孔穴,如同夹室,顺着它曲折向前,夹缝尽头处有水往下滴,然而缝隙底部仍然是干燥的,不知水流到哪儿去了。出了夹室,直探寻到洞底,洞底上大石头高低错落,仰眺愈加弯隆,俯瞰愈加深邃。从石头缝隙间或上攀或下坠,又见到一个巨大夹孔,忽然有一缕光线从天空中照下来。原来洞顶高高盘踞在千百丈之上,圆形的一个小石孔从下面招引来日光,宛若一弯新月,幽暗中见到这一片光亮,无异于明珠宝炬了。走出内洞,左边又有两个洞,下洞延伸进去不多远,上洞也如夹室一样曲折,右边有一个悬空的孔穴,从孔穴中向下窥视幽深无底,我猜想那里就是内洞坠陷的最深处。
出了朝真洞,仍然从那石头突立的峰头往南朝下走,一里左右后折向西北,又走一里左右见到冰壶洞,它位于从朝真洞向下坠陷的第二层山间。洞口仰朝上如同张开的嘴巴,我们先向里投进拐杖扔下火把,只听得到滚滚的声音而见不到底;于是攀着石头间的缝隙凌空进到洞口深处,忽然听到水声轰轰作响。手持火把寻着水声再往里走,见洞的中央,有条瀑布从中泻落,流水溅起的冰花玉屑,在黑暗中闪耀出洁白的光彩。水泻落在石头间,又不知从何处流走。又持着火把游尽四周,发现它深陷超过朝真洞,但弯转曲折却不如朝真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