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游五台山徐霞客游记记(2/3)

直南诸山,南台之外,惟龙泉为独雄。

北台比诸台较峻,余乘日,周眺寺外。及寺,日落而风大作。

译文

直北俯内外二边,诸山如蓓,惟兹山北护,峭削层叠,嵯峨之势,独一班通斑。此北台历览之概也。此去东台四十里,华岩岭在其中。若探北岳,不若竟由岭北下,可省四十里登降。“余颔之。别而东,直下者八里,平下者十二里,抵华岩岭。由北坞下十里,始夷。一涧自北,一涧自西,两涧合而群峰凑,壑中”一壶天“也。循涧东北行二十里,曰野场。南自白庵至此,数十里内,生天菜,此则绝矣。

由此,两崖屏列鼎峙,雄峭万状,如是者十里。石崖悬绝中,层阁杰起,则悬空寺也,石尤奇。此为北台外护山,不从此,几不得台山神理云。

初八日老僧石堂送余,历指诸山曰:“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今台怀镇,此诸台环列之概也。其正东稍北,有浮青特锐者,恒山也。正西稍南,有连岚一抹者,雁门也。

闻雪下于七月二十七日,正余都时也。行四里,北上澡浴池。又北上十里,宿于北台。

几,台间冰雪,而是。

癸酉年七月二十八日,从首都发去游览五台山。到八月初四日,来到阜平县南关。山从唐县伸来,延伸到唐河开始密集,到黄葵又渐渐敞开,山势不太大、从阜平县往西南走过石桥,西北众多的山峰又低起伏地耸起来。沿着溪左岸往北行八里,有条小溪从西边来注,于是离开大溪,溯西边的小溪往北转,山谷渐渐狭窄。又走了七里,在太铺吃饭。往北行十五里,忽然听到溪声。回看右边的山崖,数十丈的石,中间的坳像削瓜一样的直直下去。崖上面也有坳,是瀑布所经的地方,今年天旱没有,但瀑布冲泻的痕迹仍留在削坳之间。离涧底二兰尺,泉从坳间的小孔中泛滥而,往下汇成溪。再往上走,越过鞍岭。在岭上眺望四周,北面的山坞比较开阔,东北、西北,峰对峙,山峰都像直云天的仙人掌,只有正北的一隙山坞稍微差一些。再远还有山横贯在群峰之外,那就是龙泉关,距离这里还有四十里。岭下有从西南来的溪,我开始顺着溪往北走,不久溪从东边峡谷中走。我又翻过一座小岭,就有一条从西北来的大溪,势很壮观,也是从东南峡谷中走,想来应该是和西南来的小溪汇合,然后阜平县北。我当初经过阜平县时,离开大溪往西走,以为西边的溪是龙泉关来的,没有想到溪却是自于鞍岭坳,我翻过岭后文与大溪的上游相遇,大溪才是从龙泉关的。溪上的石桥名万年,过了桥,溯溪,遥望着西北的峰奔赶。行十里,直达峰下,峰被小山掩映,反而看不见那山石重叠、低不平的气势。转朝北走,刚才所看到东北边的峰,越看越突,趋之越近,那峻陡峭的形态,像远远地追随人而来似的,二十里路程之间,都忙于观赏应接。这座峰名五岩寨,又名吴王寨,有个老僧人在峰上居住。不久来到东北边的峰下,溪往外淌,和龙泉关来的大溪会合,当地人在溪上搭有石桥,但不是去龙泉关要过的路。从石桥左边行八里,不时地遇到崩塌的崖石矗立在溪边。又走二里,一座重镇位于关隘,这就是龙泉关。初五日往南龙泉关,往东关。往北行十里,路渐渐向上延伸,山峰渐渐奇异,泉声渐渐消失。不久,陡峭的路断绝,路两边的山崖峰峭,重重叠叠琦景聚集,山中的树木和岩石争奇斗艳,错如绵绣,让人再也不到登山的烦劳了。在这样的景中走了五里,崖石狭窄还设有两石关。又直直往上走了五里,登上长城岭绝。回眺望远的山峰,最的也低伏在脚下,两旁近的山峰簇拥而来,只有南山中有一线隙,从隙中放看可达百里。长城岭上,楼雄壮地耸立着,是龙泉上关。关内有一棵古松,树耸、枝叶茂盛,是云霄、秀众的。龙泉上关西面,就是山西省五台县境。下岭的路很平,坡度不到上岭时的十分之一。走十三里,名旧路岭,已经到平地了。有条溪从西南来,到这里顺着山往西北去,我也跟着走。十里,五台从西北来会合,合之后注人淖沱河。于是往西北沿着走了几里,到天池庄。往北在坞中走二十里,经过白庵村,距离南台只有二十里了,环视山谷四周,还看不相似天台山的形貌。又往西北走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