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年九月初三日从白岳山榔梅庵来,到桃源桥。顺小桥右侧下山,很陡,就是原来去黄山所走的路。行程七十里,在江村住宿。
初四日行十五里,到汤。又走五里,到达汤寺,在汤池沐浴。手拄拐杖、遥望着殊砂庵攀登。十里,登上黄泥冈。刚才云雾笼罩的群峰渐渐地显
来,也渐渐地落在我的拐杖下。转
石门,从天都峰侧面穿越而下,于是天都、莲
两座峰
,都秀丽地突
在天空中。路边有一条岔路往东上,是我从前没走过的,于是往前顺岔路直上,几乎上到天都峰侧面。又往北上,在石
中穿行。一片片石峰夹着路耸起,路在石峰之间弯来转去,阻
的地方被凿开,陡峭的地方修
阶梯,断裂的地方搭木通过,悬空
安置梯
连接。往下俯瞰,壑谷峻峭、
森,枫树和松树相互夹杂,五彩殡纷,像图画、锦绣一样灿烂。于是想到游黄山应是有生以来的奇览,却还有如此的奇异景致前次没有探寻过,这一次重游真是既痛快又惭愧啊!
译文
。遂同上岭,指岭右隔坡,有石丛立,下分上并,即牌楼石也。余逾坑溯涧,直造其下。僧谓:“棘迷路绝,必不能行。若从坑直下丞相原,不必复上此岭;若
从仙灯而往,不若即由此岭东向。”余从之,循岭脊行。岭横亘天都、莲
之北,狭甚,旁不容足,南北皆崇峰夹映。岭尽北下,仰瞻右峰罗汉石,圆
秃
,俨然二僧也。下至坑中,逾涧以上,共四里,登仙灯
。
南向,正对天都之
。僧架阁连板于外,而内犹穹然,天趣未尽刊削除也。复南下三里,过丞相原,山间一来地耳。其庵颇整,四顾无奇,竟不
。复南向循山腰行,五里,渐下。涧中泉声沸然,从石间九级下泻,每级一下有潭渊碧,所谓九龙潭也。黄山无悬
飞瀑,惟此耳。又下五里,过苦竹滩,转循太平县路,向东北行。
这时仆人都因山路险阻而落在后面,我也停下来不朝上走;而一路的奇景,不知不觉地引我独自前往。登上峰
后,一座庙如鸟翅张开,名文殊院,也是我前年想攀登而没有登的地方。左边是夭都峰,右边是莲
峰,背靠玉屏峰,莲
、天都两峰的秀
山
。近得似乎可以伸手揽住。环顾四周,奇峰
下错落排列,壑谷众多而纵横
叉,真是黄山上最绝妙的胜景。如果不是第二次到黄山,哪里会知
黄山竟有如此奇妙的景
呢?巧遇云游僧人澄源也登上此峰,于是游兴更为
涨。过了中午,仆人们才来到。站在文珠院前,指着天都、莲
两峰
评。庵中的僧人说:“天都峰虽然离得近,却没有路上去;莲
峰有路上去,路程却很远。只宜从近
观赏天都峰,明天攀登莲
峰
。”我不听,决心游览天都峰。和澄源、仆人一齐从原路下到峡谷。到达天都峰侧,顺着
石像蛇一样地爬行而上。抓扯草木荆棘攀援,石块丛密而起就从中穿越,石崖陡斜则扒崖而行。每当遇到手脚无着落的之
,必然是澄源先爬上去再伸手接我。一想到上去已经如此艰难,就想到又怎么下来呢?最终什么也不顾了。经历了数次危险,终于登上了天都峰
。峰
上只有一块耸起数十丈
的岩石,澄源在岩石旁边寻找、观察,发现石阶,便扶持着我攀登。万座山峰无一不低伏在脚下,唯独莲
峰能与之抗衡。此时
雾忽起忽止,每当一阵
雾飘来,就是对面都看不见。眺望莲
诸峰,大多笼罩在云雾之中。只有在天都峰上,我走到前面,云雾则落在
后;我越到右侧,云雾便从左侧升起。
上还有横枝弯曲、主
的松树;柏树的枝
虽然有手臂
,却全都平贴在岩石上,像苔醉一样。山
风大,雾气来去不定。往下看群峰,有时
碧绿
的尖
,有时又淹没为银
的云海。再眺望山下,则是
光明亮,是另外一个世界。夜
渐渐临近,于是把脚